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五里。始建于晋武帝时,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兴善寺。 《酉阳杂俎续集》卷5:“靖善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城两字、坊名一字为名。”隋唐时为京师名刹。而今唐时建筑早已被毁,仅留有唐刻青石龙头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现存佛殿、禅堂、配房、钟鼓楼等,都是明清时的建筑物。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2.5千米处。始建于西晋泰始至太康年间,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年)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兴善寺。隋、唐时为京师名刹。隋开皇时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来长安传授密宗时住此。唐开元四年(716年)至八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这里翻译出密宗经典500多部,为当时长安城内佛经三大译场之一。其后在一行和尚住持时,寺内僧众对天文、数学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贡献。唐代建筑早已毁损,仅遗留有唐刻青石龙头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现存佛殿、禅堂、配房、钟鼓楼等,都是明清时的建筑物。1956年全面修葺。1966年扩建为公园,面积6万平方米,殿堂屋宇维修一新,花树扶疏,景色幽雅。


猜你喜欢

  • 水泉堡

    ①北宋置,属会州怀戎堡。即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西北水泉乡。②明置,属永昌卫。即今甘肃永昌县西北七十里水泉。《皇明职方地图》卷中有“水泉守备”。清亦设守备。

  • 香炉峰

    ①一名石人峰。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西北部。唐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寰宇记》 卷111江州德化县: 香炉峰 “

  • 什谷

    即鄩谷水。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史记·张仪列传》:“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集解》引徐广曰:“一作‘寻’,成皋巩县有寻口。”《正义》引《括地志》:“温泉水即寻,源出洛州巩县西南四十里。”一说“什谷之

  • 白亭

    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东北。《水经·淮水注》:“分青陂东渎,东南径白亭西, 又南于长陵戍东,东南入于淮。”《史记·伍子胥列传》正义引《括地志》:“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四十二里。”

  • 甘水驿

    唐置,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南岸。唐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洛河与甘水河会合处。为唐代长安、洛阳间南道交通驿站。《旧唐书·吕元膺传》:元膺为东都留守,“都亭驿卒五人,甘水驿卒三人”;许浑《晨装》,本注

  • 谅江府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清远县 (今越南北部河北省凤眼)。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北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建溪驿

    在今福建建阳市南。《方舆纪要》 卷97建阳县: 建溪驿 “在县南。水驿也。宋置。政和中,迁于县西,改为东阳驿。元因之。明朝洪武二年,复迁于此,改今名”。

  • 永安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世祖纪》 载:始光二年(425)三月,“起永安、安乐二殿。……秋九月,永安、安乐二殿成”。永安殿是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朝会万国的正殿。

  • 成都前卫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前卫街。《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前卫“在府治南六里”。后废。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 塔楚河

    在清外蒙古赛因诺颜部境。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的塔沁河。《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 塔楚河 “源出赛因诺颜旗,数水合南流,潴为锡拉布里都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