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河淀
在今天津市北四十里。《清一统志 ·天津府一》: 塌河淀 “起宁河县, 迄天津道沽。 周百里,为北运河筐儿港减水容畜之地。按: 天津诸水,在运河北者,以塌河淀为归宿,其下游由贾家沽、陈家沟二河入海河归海。岁久淤塞”。
在今天津市北四十里。《清一统志 ·天津府一》: 塌河淀 “起宁河县, 迄天津道沽。 周百里,为北运河筐儿港减水容畜之地。按: 天津诸水,在运河北者,以塌河淀为归宿,其下游由贾家沽、陈家沟二河入海河归海。岁久淤塞”。
在今浙江象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三门港“在县西南百里。港口为石浦巡司及土湾、番头一带居民喉舌,倭从温、台突犯,必取道于此。《海防说》:三门去石浦稍远,而与朱门海洋邻近,戍守最切”。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二十里长山峪镇。清置常山峪行宫。
又名黄梁河。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清一统志 ·鄜州》: 黄梁水 “在洛川县东南六十里。源出黄梁谷,一名黄连河,西南流入洛”。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清雍正五年(1727) 改为青谿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湖广都司。清雍正五年(1727年
又作合撒罕关。即化成关。今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南关岭。《金史·温迪罕达传》:“度今之势,可令濮王守纯行省盖州,驻兵合思罕,以系一方之心。”即此。
即今河南息县南中渡店。南宋设榷场于此,与金互市。《宋史·宁宗纪》:嘉定十年(1217),“金犯光州中渡镇,执榷场官盛允升杀之”,即此。(1)古镇名。即今河南省息县东南淮河南中渡店。南宋设榷场于此,与金
即今辽宁抚顺市西南抚顺区李石朝鲜族镇。民国《东北年鉴》:南满铁路支线有李石寨站。集镇名。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西南部。属李石街道办事处。人口 7500。为原李石朝鲜族镇人民政府驻地。传唐乾封二年(667
明洪二十年(1387)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十三山驿(今辽宁锦县东北石山镇),寻移义州城(即今义县)。清初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属辽东都司。清初废。
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鹊头山上。《宋书·邓琬传》: 泰始二年 (466),“刘胡率轻舸四百,由鹊头内路,欲攻钱溪”。《资治通鉴》: 南朝梁承圣元年 (552),王僧辩讨侯景,二月 “使侯瑱袭南陵、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寻改属四川都司。二十五年(1392)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 (1394) 属四川行都司。《明史· 徐司马传》: 洪武二十五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