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善卷洞

善卷洞

又名驹石室、龙岩洞。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寰宇记》 卷92宜兴县: 国山 “山东北有两重石洞,土人呼为石室。周幽王二十四年忽开,可容千人。又有石柱,呼为玉柱”。今洞面积五千多平方米,长八百多米,有上、中、下三层,水洞相连,颇为壮观。附近有国山碑等遗迹。


在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全洞共3层,分上中下后4部分,面积约5000平方米,游览路程长约800米。夏凉冬暖,因称暖洞。上洞宛似螺壳,气温终年保持23℃,中洞出口在山前,又称前洞。善卷之奇,主要是下洞和水洞。下洞狭长,有飞瀑流水,直泄悬崖,奔放澎湃,故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长120米,辗转曲折,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别有风趣。中洞崖壁上原有唐大中四年(850年)“十仙”游洞的留题和南朝齐末梁初著名书法家陶弘景的题刻。洞内钟乳石千奇百怪,最大的高达7米,甚为壮观。此洞与张公洞、灵谷洞称作“宜兴三奇”。从后洞登岸,过白罗天女塔,有“碧鲜庵”碑刻,据《宜兴县志》记载,此庵为晋祝英台读书处,现已不存。


猜你喜欢

  • 思陀甸长官司

    明洪武中置,属临安府。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清康熙二十年 (1681) 改土舍,后属石屏州。道光年间迁治今红河县西南二十二里乐育。1933年废入石屏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和泥

  • 女菁平

    亦作芜菁平。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元史·地理志》:“定远,本宋地名女菁平。元至元四年,便宜都总帅部兵创为武胜军,后为定远州。”

  • 得胜关

    在今贵州思南县南。《清 一统志· 思南府》: 得胜关 “在府城南三里。明嘉靖二年修”。

  • 路通山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7元江军民府: 路通山 “旧名马笼山。北瞰礼社江,高峰千仞,蔽亏日月”。一线羊肠,通临安路。

  • 龙图阁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市)阁名。咸平四年(1001)建。《宋史·职官志》 载:“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

  • 曲亭镇

    清置,属洪洞县。即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二十二里曲亭镇。在山西省洪洞县东南部。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曲亭,人口 4250。原名曲坑,因村东有一大坑而名,明代改曲亭;一说因曲姓始居而名

  • 板桥店

    即今湖北宜城市东五十里板桥店镇。清设外委驻防。

  • 宜迁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改河南县置,为河南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北周复为河南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河南县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

  • 凉山等处土百户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峨边、马边之小凉山一带。《清一统志 · 叙州府二》: 凉山等处土百户“皆在屏山县西界凉山之地,曰挖黑、曰腻乃窠、曰旁阿孤、曰明州乐、曰油石洞、曰

  •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戏水西岸。《国语·鲁语》:“幽灭于戏。”苏林曰:“戏,周幽王举烽燧,征诸侯以说褒姒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二年(前208)冬,“陈涉遣周章等将西至戏”。魏晋时有戏亭。皆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