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差山
即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东南乾元山。《南齐书·沈驎士传》: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即此。
即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东南乾元山。《南齐书·沈驎士传》: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即此。
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三十四里马口乡。明置巡司于此。清光绪间巡司移驻武穴镇。(1)在江西省永修县南部。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口,人口2180。驻地为修水、武宁、永修县通往南昌的古驿
在今湖北恩施市南。《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黄连溪”条下:“巴公溪亦在卫南。其源一出药山,一出城南三十里鼓楼山,合于翠涛山,下至城南二里入清江。”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元和志》卷31广都县:大塔山“在县东四十里。有阿育王塔, 因名”。
亦作穆鲁乌苏河。蒙古语意为“冰河”。即长江上源通天河。在今青海西南部。《清一统志·西藏》:“金沙江,古名丽水, 一名神川,一名犁牛河,今番名木鲁乌苏,一名布赖楚河,又名巴楚河。”
又作亦屯河、易屯河、一统河卫。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伊通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后废。
亦名多伦诺尔、七星潭。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共有七小湖,蒙古语“七”为“多伦”,“湖”为“诺尔”,故名。清魏源《圣武记》卷3:清康熙三十年(1691)“驾出塞于独石口外多伦泊,受喀尔喀各汗台
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北。《后汉书·和帝纪》: 东汉永元二年 (90),“遣左谷蠡王师子出鸡鹿塞,击北匈奴于河云北,大破之”。
即武陵五溪之一。一名辰水。又名麻阳河。源出今贵州江口县西北梵净山,称大江。东流入湖南境,始称辰水。经麻阳、辰溪二县, 注入沅水。《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水经·沅水
1934年6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遂川县析置,驻大汾(今江西遂川县西南大汾)。1936年撤销,并入遂川县。
在今辽宁灯塔东南。民国徐曦 《东 三省纪略》 卷8: 烟台煤矿有盘道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俄商 “租采华家洼、盘道岭、田家沟、尖山子、磨箕山等五矿。日俄战后,日人既将俄商所租之矿,悉行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