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北县

台北县

①1895年日本占领后改淡水县为台北县, 其后又先后改设台北厅、台北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设台北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北市。1947年迁治板桥镇(今台北县)。

②1942年析东台县北部置,治所在大中集(今江苏大丰县)。1951年改名大丰县。


1942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东台、兴化二县析置,治所在大中集(今江苏大丰县)。1944年并入东台县。1945年底复置,仍驻大中集。1951年改名大丰县。


(1)旧县名。苏中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江苏省东台县析置台北行署区(县级)。1942年改设台北县。治大中集(今大丰市驻地)。1944年撤销,并入东台县。1945年复设。1949年隶苏北行署区。1951年因与台湾省台北县重名,改名大丰县。(2)今县名。在台湾省本岛北端,北临东海,西北濒台湾海峡。面积 2138.5 平方千米。人口约369万。辖10市、4镇、15乡。县治板桥市。郑氏治台时属天兴县(后为天兴州)。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属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改属析置的淡水厅。光绪元年(1875年)于艋舺地设淡水县,为台北府治。二十一年改为台北县。1920年改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分设台北市及台北县。因位于本岛北部得名。中为台北盆地,东、南为丘陵、山地。有大汉溪、新店溪、基隆河。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多旱作,有甘薯、玉米、稻、大豆、花生、茶、柑橘等。植茶历史悠久,文山包种茶为特产。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有野柳、磺港、澳底等渔港。煤炭产量占全省50%,金银矿居全省第一位。工业主要有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橡胶、制药、陶瓷等。有核电厂两处。有淡江大学、辅仁大学等大专院校。台湾纵贯铁路经此。高速公路、环岛公路干线贯通县内重要乡镇。名胜古迹主要有野柳、乌来、富贵角、观音山、碧潭、圆通寺、燕子湖及淡水、金山、白沙湾等海水浴场。


猜你喜欢

  • 广通仓

    隋开皇三年(583)建,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大业初改名永丰仓。隋开皇三年(583年)建,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大业初改名永丰仓。

  • 鸳水

    在今河北邢台市北。《清 一统志·顺德府一》: 野狐泉 “在邢台县西北十里,下合达活水,二水相交至城北门,名鸳水。……今按: 城北门名国士门,旧为鸳水门,鸳水当离城不远”。

  • 芦台军

    五代燕刘守光置,治所即今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三年(913),“晋周德威拔燕芦台军”。明置芦台巡司于此。

  • 芦子城

    在今上海市旧城区西北十里,吴淞江滨。因地处当时吴淞江下游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芦子渡旁,故名。宋以后被附会为沪渎垒。

  • 福州右卫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二十一年重建。清康熙五年 (1666) 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北。属福建都司。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重

  • 河州卫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河州路置,属西安都卫。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后属陕西都司。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广河、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五年 (1372)改为河州府,

  • 西江水

    ①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9罗城县:西江水“出县西银村,南流入于庆远之龙江”。②在今甘肃礼县西。《方舆纪要》卷59礼县:西江水“在县西二十里”。

  • 那晓汛

    即今广西邕宁县南南晓镇。清设外委驻防。

  • 宁波卫

    明置,在今浙江宁波市。《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宁波卫在“府治西,即宋庆元府治故址。洪武初建明州卫,十六年改曰宁波卫”。清后废。

  • 绰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以绰部置,属云中都督府,为羁縻州。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部。又作绰部州。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绰部置,属云中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