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

在今四川巴中市城南二里南龛山上。分布在云屏石、山屏石、佛爷湾一带。《清一统志·保宁府》: 南龛山 “在巴州南二里”。现有窟龛一百三十三个,造像二千一百余躯。佛爷湾又名神仙坡,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主要是唐代雕凿。有唐开元二十三年 (735)、天宝十年 (751)、乾元二年(759) 的造像和碑刻。唐乾元三年 (760) 肃宗敕旨建“光福寺”。南龛石窟聚集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有显宗、密宗、净土宗和三阶教。龛窟中雕刻有多种建筑和塔的形象,造型艺术独具特色。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巴中市区南1千米化成山上。佛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佛爷湾,共140余龛,2000 余尊。云屏石、山门石仅存造像10余龛。佛爷湾,又名神仙坡,是南龛摩崖造像的主要集中区。山岩险峻,整片岩石上的佛龛密如蜂房,多系唐代刻造,最早的是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宋代极少。石龛边缘均刻华丽的阁形建筑物装饰,与盛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紧密相关。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凛凛,雄健有力;飞天形象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感较强。天王像足穿草鞋,是蜀中的地方特色。唐乾元三年(760年),严武到南龛见到“旧石刻壁,镌刻五百余铺,划开诸龛,化出众像,前佛后佛,大身小身,琢磨至坚,雕饰甚妙,属岁月绵远,仪形亏鈌”。于是他便“扫拂苔藓,披除蓁芜”,“建造屋宇三十余间,并移洪钟一口,庄严佛地”。请皇上赐名光福寺。今云屏石上刻有上请肃宗的奏折一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歆岛

    即今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北大钦岛。《新唐书·地理志》: “登州东北海行,过大谢岛、龟、歆岛。”

  • 鹿角堰

    元时建,在今四川温江县西。《元史·河渠志》: “南江东至鹿角,又东至金马口,又东过大安桥入于成都,俗称大皂江。”

  • 南留集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四十四里南流镇。旧属潍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潍县东南有南留集。

  • 艾河

    即今辽宁东辽河上游部分。明《全辽志》卷1:艾河在“城(开原老城)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那丹府,西流至黑咀(山)与土河会,别名辽海”。

  • 春华山市

    即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春华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榔梨市” 条下: “春华市在县东北六十里。”

  • 鱼泉县

    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南浦县置,为安乡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寰宇记》 卷149万州南浦县: 鱼泉县 “以地土多泉,民赖鱼罟为名”。北周改为安乡县。古县名。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析朐

  • 汉阳峰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为庐山最高峰。海拔1472米。《清一统志·南康府一》:汉阳峰“在星子县北庐山绝顶。望数百里,极目江汉,故名”。在江西省北部庐山东南。主峰大汉阳峰,海拔 1474 米,为庐山最高峰。

  • 沱水

    亦作沱江。《禹贡》 荆、梁二州皆有 “沱”。《汉书·地理志》 作 “江沱”。《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作 “沱水”。梁州沱水有二: 《汉书·地理志》 蜀郡郫县: “ 《禹贡》 江沱在西,东入大江;”

  • 河稍桥

    即今江苏盱眙县西南河桥乡。清光绪 《盱眙县志稿》 卷3: 河稍桥在 “西四十里”。

  • 惬山

    亦作狭山。在今河北大名县北十五里。《元和志》 卷16贵乡县: “成帝时河决金堤,河堤使者王延世募人塞之,盖运土塞河之处,以其惬当人情,故谓之惬山。” 又 《资治通鉴》: 唐建中三年 (782),朱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