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阳县
西汉改平阳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即今山东邹城市。晋属高平国。南朝宋改名平阳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邹城市。属山阳郡。南朝宋改名平阳县。
西汉改平阳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即今山东邹城市。晋属高平国。南朝宋改名平阳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邹城市。属山阳郡。南朝宋改名平阳县。
元置,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三旺乡。明洪武初废入河池县。
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夏阁镇。传为夏桀奔南巢时憩息处。《清一统志·庐州府二》: “铜炀镇”条下: “又县西北三十里有夏阁镇。”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西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夏阁,
唐置,在今新疆昌吉市境。《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有张堡城守捉”。唐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属庭州。后废。
即今江苏盐城市西楼王镇。清乾隆 《淮安府志》 卷5盐城县: 楼王庄在 “县西五十里”。
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十里。《左传·昭公四年》:“司马侯对曰,四岳、三涂……九州之险也。”杜注:“在河南陆浑县南。”《史记·周本纪》:武王曰,“我南望三涂”。《水经·伊水注》:“伊水历崖口,山峡也,翼崖深高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珍州。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北。后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复置,为珍州治。北宋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北。属溱州。后废。北宋大观二年(
元置,为水站。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松滋河北。元置,在今湖北省松滋市东北。明改置驿。
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瑞安县 “陶山” 条: 福全山 “道书以为第三十三福地,山之北有白云岭”。(1)山名。在浙江省瑞安市西。相传为南朝道家陶弘景隐居处。道书称为“第三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西旸桥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阴图:东南有西旸。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西旸镇”,“西旸跨西旸河,水陆交通皆极便利”。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舆地纪胜》 卷128福州 《景物下》: 金翅山 “在福清县白鹿山东二十里,有卢山寺”。明 《寰宇通志》 卷 45 福州府 《山川》: 金翅山 “在福清县西北七里,如鸟展两翅,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