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平镇

南平镇

即今湖北公安县西南南平镇。1930年7月4日,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与邝继勋指挥的红六军在此会师。7日,两军前委在文庙举行会议,决定合编为红二军团。


(1)在湖北省公安县中偏西南部、松滋东河、松滋西河之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平,人口1.5万。因晋时县境属南平郡,故名。清同治始,先后为松滋县、公安县治所达80余年。1955年置镇,1975年划归南平公社,1979年复镇。主产稻、棉。为鄂、湘之重要通道。有缸套、轻型车桥、生化、机电、家具、肉类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松滋东河、松滋西河均可通航。有红四军、红六军会师纪念地(文庙)。(2)在重庆南川市西部。面积129.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陈家场,人口 4850。南宋时因南平军治所驻此,故名南平。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南平镇。1949年后改乡,1984年复置镇。产稻、玉米、甘薯、小麦等。工业以煤矿为主,其他有玻璃、水泥、机械、化工等厂。川湘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崇德庙

    即二王庙。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东岸玉垒山麓。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出玉垒关,登山谒崇德庙。新作庙前门楼甚壮,下临大江。……李太守疏江驱龙,有大功于西蜀。祠祭甚盛,岁刲羊五万。”

  • 古州

    ①唐贞观十二年(638)置,治所在乐预县(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贵州从江等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古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古州。后废。②即保州。治所在定廉县(今四川

  • 雉城镇

    即今浙江长兴县治。唐武德七年 (624)至今历为长城县、长兴县治所。在浙江省长兴县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雉城,人口5.2万。北有雉山,唐置雉州于此,故名。自唐武

  • 兴隆寺

    又称南大庙。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但大石佛犹存,故称石佛寺。清康熙初重建,称为兴隆寺。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有院落三重,规模宏敞。今存马殿、关帝

  • 新墟

    ①即今广东高明市西新圩镇,北接高要市界。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高明县西有新墟。②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新圩村。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遂溪县图: 旧县村西北有新墟。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 果马山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六十里。《清一统志· 曲靖府》: 果马山 “在寻甸州西六十里。下有泉流,为果马溪。其派别入昆明县,注滇池,一名龙巨江”。

  • 蓝桥镇

    唐置,属蓝田县。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桥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引 《蓝田县志》: “世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

  • 贵州省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今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清为贵州省。治贵阳府 (今贵阳市)。康熙四年 (1665) 将四川的乌

  • 平隆寨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山势陡险,径路幽曲。清乾隆末苗民吴八月于此起义。

  • 浩齐特右翼旗

    清顺治十年 (1653) 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乌尤特。本世纪40年代移驻阿由勒哈庙 (今锡林浩特市西北阿优勒海)。1949年并入西部联合旗。古旧旗名。清顺治十年(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