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 (臺) 山
即台阁山。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7谓南台山在大田县南二百余里,误。
即台阁山。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7谓南台山在大田县南二百余里,误。
亦作骆马河、落马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英金河及其上游阴河。《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又谕按陈之子唆鲁大都曰: “以汝父子能输忠于国,可木儿温都儿迤东,络马河至于赤山,涂河迤南与国民为邻,汝则居之。”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海口。《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条:“英罗寨、萧村寨、井村寨、对达寨、丰城寨、黄泥寨皆南至海猪沙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
①又名苦莱山、长城山。在今河南叶县北十里。《新唐书· 地理志》 汝州叶县: “有黄城山。” 《方舆纪要》 卷51 叶县: “ 《冢墓记》: 黄城山,即长沮、桀溺耦耕处。下有东流水,子路问津于此。”②在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一百二十里罗泉镇。《寰宇记》 卷85陵井监: “罗泉井旧废,至国朝乾德三年重开,月收盐三十五斤。” 明置盐课司,清置州判,民国初置县佐。民国 《资中县续修资州志》 卷2: 罗泉镇 “两
亦名鄂尔多图、鄂尔灵图、俄多勒图。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三站镇。《清史稿·地理志》 肇州厅:“自茂兴站起……又东至鄂尔多图。”民国汤尔和译《黑龙江》肇州县:有“三台(鄂尔多图名)”。
东晋升平五年 (361) 置,属永平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昭平、岑溪等县境。南朝宋大明八年 (464) 后废。南齐复置。后废。
一作大口镇。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明弘治《偃师县志》卷1:“大口店,在县西南四十里。”
即楚昭王墓。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七十里。《水经·沮水注》: “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 《登楼》 云: 西接昭丘是也。”
①在今安徽和县城北半里。《舆地纪胜》卷48和州:“八公山在郡城北来山之左。世说八仙人围棋会饮于此,故名。张祁谓仙风对八公,盖一郡之胜概也。”②一名肥陵山。在今安徽寿县北五里,南滨东淝河,西、北面临淮河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七十里。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清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