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
又名北顾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与金、焦二山并称京口三山。山上有甘露寺,为三国吴甘露中建。《南史·梁宗室传上·萧正义传》:“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北固山“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
又称北顾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部长江边。因北临长江、形势险固得名。分前峰、中峰与后峰。山体主要由砂岩构成。主峰后峰海拔52.5米。素称“京口(镇江)第一山”。古迹有甘露寺、多景楼、凌云亭(祭江亭)等。为旅游胜地。
又名北顾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与金、焦二山并称京口三山。山上有甘露寺,为三国吴甘露中建。《南史·梁宗室传上·萧正义传》:“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北固山“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
又称北顾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部长江边。因北临长江、形势险固得名。分前峰、中峰与后峰。山体主要由砂岩构成。主峰后峰海拔52.5米。素称“京口(镇江)第一山”。古迹有甘露寺、多景楼、凌云亭(祭江亭)等。为旅游胜地。
即今安徽肥东县北护城乡。清置驿于此。
在今湖北蕲春县境。《寰宇记》卷127蕲州蕲春县:江夏王城“晋江夏王所筑”。
在今山东泗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2泗水县:玉沟泉在“县西南十一里。西北流入泗水”。
一作额里齐。即今新疆和田市。清于此置和阗办事大臣。光绪九年(1883)置和阗真隶州。1913年置和阗县。1983年置和田市。
东汉永初二年 (108) 析上蔡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东。南朝宋废。古县名。东汉永初二年(108年)置,治今河南省西平县东。属汝南郡。南朝宋废。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吕后四年 (前184) 封吕陀为俞侯。景帝六年 (前151) 封栾布为俞侯。武帝元狩六年 (前117) 改为鄃县。又作鄃侯国。西汉置,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原
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一里。《隋书·地理志》:东莱郡掖县有掖水。《元和志》 卷11掖县: “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
隋开皇初改苞信县置,属光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旧唐书·地理志》: “取县东古殷城为名。” 大业初属弋阳郡。唐武德三年为义州治。贞观元年 (627) 属光州。北宋建隆元年 (960) 改为商城县。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黄河支流郁思兔河。《魏书·太祖纪》: 登国七年 (392),帝拓拔珪灭卫辰,游 “北之美水。三月甲子,宴群臣于水滨,还幸河南宫”。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南黄河支流都思兔
即今湖南隆回县治桃洪镇。原为邵阳县地,清设通判驻此。1949年隆回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