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 以元辽王阿扎失里等率部归降,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都指挥使司于兀良哈之地。泰宁卫在元泰宁路境(今内蒙古洮儿河、绰尔河下游)。朵颜卫在朵因温都儿(今内蒙古洮儿河源索岳尔济山)、搠儿河(今绰儿河)一带。福余卫在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和嫩江左右。三卫皆属大宁都司。永乐间改属奴儿干都司。朵颜卫居三卫之首,故又称兀良哈三卫为朵颜三卫。宣德、正统年间,三卫逐渐南徙,其后遂定牧于蓟辽边外北至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及东辽河一带。弘治、正德年间,朵颜卫势力强盛,据地最广,其首领世袭三卫都督、朵颜卫都指挥之职,并与蒙古大汗(察罕儿汗)通婚,有“塔布囊”(驸马)之号。嘉靖后期,三卫被察罕儿汗打来孙和土蛮(土默特)俺答汗子弟瓜分役属,并渐取而代之。但仍以三卫名义与明朝通贡市。明末,先后归附后金。


猜你喜欢

  • 卢龙山

    ①自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七老图山岭起,蜿蜒于长城内外,直至山海关北,卢龙塞道在其地。《魏书·地形志》 北平郡新昌县:“有卢龙山。”《水经·濡水注》:“濡水又东南径卢龙山。”杨守敬《水经注疏》

  • 稠桑泽

    即春秋桑田。在今河南灵宝市北沙河东岸。《北史·魏孝武纪》: 永熙三年 (534),孝武西奔 “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元和志》卷6灵宝县: “稠桑泽,在县西十里。虢公败戎于桑田,即是也。”

  • 白马桥镇

    即傅宅市。今浙江浦江县东北四十里白马镇。

  • 春科高日长官司

    清雍正七年 (1728) 置,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奔达。后废。

  • 石都寨

    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七十里。元、明置石都寨巡司。

  • 夷亭镇

    又名维亭或唯亭。即今江苏吴县东三十里唯亭镇。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8引《吴地记》:“阖闾十年,东夷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后转音为唯亭,镇以亭名。

  • 营田

    即今湖南汨罗市西三十一里营田村。旧属湘阴县,明置巡司于此。

  • 上川南道

    一名建昌道。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雅安府(今四川雅安市)。辖雅安、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两直隶州,相当今四川大邑、眉山、乐山、自贡、甘洛、金阳以西地区,西藏江达、贡觉二县及芒康县部分地。(1)

  • 样头司

    清初设施溪漾头关,后置漾头长官司。即今贵州铜仁市东漾头镇。“漾头” 系苗语音译,意为汉人寨。

  • 拉脊山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属祁连山脉。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西宁县: 西南有拉脊山。又称小积石山、拉鸡山、唐述山。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贵德县间。为日月山东延部分。近东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