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甸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倘甸 “在司 (今建水县西南官厅) 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彝语 “倘” 为松树,“甸”为坝子,意为松树坝。
集镇名。在云南省个旧市北部、倘甸河南岸。倘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170。彝语“倘”为松树,“甸”指坝子,意即“松树坝”。又名芦柴冲。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设箐口关,又称倘甸关。清改为倘甸铺。地处坝区。产稻、甘蔗、花生、烤烟等。村北有蒙宝铁路石岩寨站。有公路接杨鸡公路。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倘甸 “在司 (今建水县西南官厅) 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彝语 “倘” 为松树,“甸”为坝子,意为松树坝。
集镇名。在云南省个旧市北部、倘甸河南岸。倘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170。彝语“倘”为松树,“甸”指坝子,意即“松树坝”。又名芦柴冲。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设箐口关,又称倘甸关。清改为倘甸铺。地处坝区。产稻、甘蔗、花生、烤烟等。村北有蒙宝铁路石岩寨站。有公路接杨鸡公路。
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富田乡。《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 “井冈镇” 条下: 富田巡司 “在府南八十里。旧有富田寨在今府西,宋绍兴九年移寨于此,寻改巡司。《志》 云,府境自万石岭而南崇山峻岭连亘百里,
即今河南浚县北二十四里屯子乡。清嘉庆《浚县志》卷5《集镇》:有屯子集。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清一统志·镇远府》: 宜娘山 “在黄平州南四里。《黔记》: 相传宋有宜娘者,营兵于此”。
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武兴县(今越南谅山省谅山)。北宋后废。唐置,治文谅县(今越南谅山省谅山)。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相当今越南谅山省一带。北宋后废。
亦名石门山。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14融州:石门山“县北有下石门山”。《清一统志·柳州府》:石门山“在怀远县西北七十里……亦曰下石门”。
即消水。今四川仪陇、营山、渠县之消水河(流江河)。《舆地纪胜》 卷188蓬州: 逍水 “在良山县东二里。源出伏虞县,流入蓬山县及渠州流江县界”。
亦作八卦坛。在今河南淮阳县北一里。《元和志》卷8宛丘县:“八卦台及坛,县北一里。古伏羲氏始画八卦于此。”
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北。《明史·地理志》连平州:“西有银梅水,源出杨梅坪,即浈水上源。”
即倒兽山。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元和志》卷1京兆府渭南县:倒兽山“一名元象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王子年隐处也”。即“倒虎山”。
又作鄂多尔图台、鄂多。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三站镇。乾隆《盛京通志》 卷33: 察布齐勒站 “一百里至鄂多尔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