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县
明嘉靖三年 (1524) 置,为永昌府治。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明谢肇淛 《滇略·版略》 保山县: “以治西有太保山名。” 1913年改永昌县,1914年复名保山县,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改设保山市。
古旧县名。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永昌镇。为永昌军民府治。1913年改永昌县,1914年复为保山县。1983年撤销,改设保山市。
明嘉靖三年 (1524) 置,为永昌府治。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明谢肇淛 《滇略·版略》 保山县: “以治西有太保山名。” 1913年改永昌县,1914年复名保山县,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改设保山市。
古旧县名。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永昌镇。为永昌军民府治。1913年改永昌县,1914年复为保山县。1983年撤销,改设保山市。
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山西右玉县西北。《魏书·太宗纪》:北魏拓跋嗣永兴五年(413)出巡,“东逾十岭山, 田于善无川”,即此。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三里。《清一统志·安顺府》:白马洞“洞内有白石如马”。见“桃源山”。
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北岸之井里汶。昔为中国船舶在爪哇岛的泊所之一。清谢清高《海录》 有专条记述。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青山镇。清乾隆《罗山县志》 卷 1 《镇店》: “青山店,西南六十里。”
北魏初置,属灵丘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山西省浑源县东南。属北灵丘郡。北齐省。
北魏太和中置,属大宁郡。治所即今河北万全县。后废。古县名。北魏太和中置,治今河北省万全县。属广宁郡。后省。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4东莞县:“三司额外外委一员,分防广济墟汛。”清末置虎门厅于此。
即今安徽黄山市。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东南有厦巡检司,后移于屯溪。”1949年改置屯溪市。1987年改为黄山市。
即今西藏尼玛县西南当惹雍错。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当拉裕穆湖,为西藏北部群湖中最大者。在扎什伦布之北,湖水稍带黑色。中央甚狭,两岸相逼为地峡,南北两部扩张,恰如葫芦形。”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县之间。《水经·溱水注》: 连水 “出南康县凉热山,山即大庾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