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州
元泰定二年(1325)前改云龙甸军民总管府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四十二里旧州。《云南备征志》卷19载王凤文《云龙记往序》:“其名得之浪洽江,江为蒙诏时四渎之一,或曰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明、清属大理府,正统间一度属蒙化府。崇祯二年(1629)迁治雒马井(今云龙县南十七里宝丰)。1913年废为县。
元泰定以前改云龙甸军民府置,治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旧州。属大理路。明崇祯中徙治今县南宝丰。属大理府。1913年废州改县。
元泰定二年(1325)前改云龙甸军民总管府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四十二里旧州。《云南备征志》卷19载王凤文《云龙记往序》:“其名得之浪洽江,江为蒙诏时四渎之一,或曰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明、清属大理府,正统间一度属蒙化府。崇祯二年(1629)迁治雒马井(今云龙县南十七里宝丰)。1913年废为县。
元泰定以前改云龙甸军民府置,治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旧州。属大理路。明崇祯中徙治今县南宝丰。属大理府。1913年废州改县。
即今安徽巢湖市西中庙镇。清光绪《庐州府志》 卷3巢县: 中庙镇在 “县西九十里”。
西汉置,属弘农郡。治所即今陕西商州市。东汉改为上雒侯国。三国魏改为上洛县。见“上洛县(1)”。
①即今广东饶平县南八里大澳村。清置大澳汛并设外委把总驻防。②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平东南。清设水师千总防守。乾隆三十一年(1766)移新宁县丞驻此。集镇名。在福建省霞浦县南部、西洋岛南岸。海岛乡人民政府驻地
又作堂狼、堂螂、螗蜋。西汉建元六年(前135) 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巧家县东七十里老店子。《华阳国志·南中志》: “堂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螂附子。” 东汉废入朱提县。三国蜀
元初置,属河南江北等处中书省。治所在荆南府路 (后改中兴路,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大悟、孝感以西,桐柏山、荆山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并入湖广行省。
1914年改安平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载:明置平坝卫,“城东南有上坝,西南有下坝,二坝既平,故云平坝。古称平原、平城亦此义也。《旧志》云
在今云南昆明市东。《清一统志·云南府二》:云津桥“在昆明县东二里许,跨盘龙江上。本名大德桥,明洪武中修建。以其当云南之要津,故更今名”。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东、盘龙江上。元称大德,明洪武中修建时以其当云南
明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南里许,青衣江南岸隐蒙山麓。
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治青龙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东北有头(大)嶂子、二嶂子。1933年于此设都山县。
即附树州。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石棉、汉源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