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龙洞

九龙洞

在今贵州铜仁市东四十里锦江南岸六龙山半。洞口西向,高30— 50米,最高处95米, 已探明长度1400米。洞分上、下二层, 由七个大厅、一个天厅和暗河组成。其中一巨型石笋如九龙盘绕。九龙洞之名盖出于此。


在贵州省铜仁市区东17千米的麻龙溪观音山腰。据传古时有罗和尚师徒秉烛探游此洞,七日尚未穷其出处,今游人多于进洞后揽前、中、后三厅之胜而止。长590米,最高处40~70米,最宽处在100米以上,可容数万人。以钟乳石数量之多、形状之奇伟瑰丽而闻名。洞前有一对直径各2.5米的龙眼,间距仅50厘米,一吹冷风,一放热气,十分奇特。洞顶石乳倒悬,层层叠叠,五彩缤纷,有似云海。洞壁间的寿星跨鹤、猴子戏环、喜鹊登枝、天马腾空、仙女散花、巨狮怒吼诸景,惟妙惟肖。厅旁之大小石房,有椅案床榻等物。洞中七根岩溶石柱,顶天立地,簇拥在石林、石花、石幔丛中,高达 20~40米,大可二人或三四人合围。有的像花瓶重叠,有的似竹筒分节。柱身布满了细致的纹饰。中厅暗河上的一根,有九龙盘绕,鳞甲欲动,须爪宛然,洞名九龙,盖源出于此。由洞右侧过甘露泉可至天台山。沿途峭壁小坎,有求子祠、娘娘庙、仙人桥等古迹。


猜你喜欢

  • 乃东宗

    即今西藏乃东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乃东宗。“乃东”,藏语意为象鼻山尖前。1960年改设乃东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乃东。1960年撤销,改置乃东县。

  • 吴兴塘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五里。《元和志》卷25:“吴兴塘,太守沈攸之所建,灌田二千余顷。”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东。原名获塘,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溉田千余顷。后太守沈嘉重修,更名吴兴塘,可溉田二千余顷。

  • 香泉市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香泉乡。清光绪 《直隶和州志》 卷4: 香泉镇 “旧名平疴镇,州北四十里”。

  • 千金郡

    西魏置,属蔡州。治所在瀴源县(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里)。隋开皇初废。

  • 大房岭

    又作大防岭。即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八月,晋李存审等率兵“自易州北行,庚子,逾大房岭”,即此。即“大房山”。

  • 大翁山

    在今贵州黄平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大翁山“形势雄伟。其对峙者曰马鞍山,岩石甚胜”。

  • 胡璠县

    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

  • 靖湖厅

    清光绪三十年 (1904) 置,属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之后堡。宣统三年 (1911) 并入太湖厅。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分太湖厅置,治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后堡。191

  • 青口镇

    即今江苏赣榆县治。清置巡司于此。为水陆冲要。1949年赣榆县迁治于此。(1)在江苏省赣榆县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14.4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口镇,人口6.5万。其地汉属青州,以“青

  • 岳子河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河子沟” 条下: “沟北又有岳子河。《志》 云,兀术屯瓜步时,岳飞遣子云凿此河袭之,因名。俗呼为鸭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