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雷岭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一百六十里。《清一统志·廉州府》:乌雷岭“在钦州东南。一名乌雷门。突起海滨,其地险要,设兵防守。《州志》:脉自那墓山,蜿蜒顿为十二岭,亘出大海伏波庙前,廉州水路经此”。
古山名。又称乌雷门。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海中乌雷山。清时设兵驻防。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一百六十里。《清一统志·廉州府》:乌雷岭“在钦州东南。一名乌雷门。突起海滨,其地险要,设兵防守。《州志》:脉自那墓山,蜿蜒顿为十二岭,亘出大海伏波庙前,廉州水路经此”。
古山名。又称乌雷门。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海中乌雷山。清时设兵驻防。
即今甘肃夏河县治。因拉卜楞寺而得名。1926年于此设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改置夏河县。在甘肃省夏河县西部、大夏河上游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4万,有汉、藏、回等族。“拉卜楞”
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七十里演武乡。一说在县北。《华阳国志·大同志》:太安元年(302),河间王颙遣督护博西征讨李特,“博次梓潼,……为特所破于阳沔”。即此。在今四川省梓潼县北。西晋永宁二年(302年)李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安德镇西。《清一统志·镇安府》: 照阳关 “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接小镇安界”。清赵翼 《照阳关》 诗中云: “危崖如削铁,横列截前路。间道无可寻,陡壁孰能赴。”
战国齐邑,后入赵。即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史记· 赵世家》: 悼襄王四年 (前241),“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移攻齐,取饶安”。即此。西汉置千童县。古邑名。战国齐邑,后属赵。即今
1914年6月由徽宁池太广道改置,属安徽省。治芜湖县(今安徽芜湖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东地区及江西婺源县地。1928年废。1914年6月以清末徽宁池太广道区域置,治芜湖县(今安徽芜湖市)。属安徽省
①清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四十里册山乡西北梅子。②在今安徽霍山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梅子关 “在县东梅子岭上”。
明嘉靖十年(1531)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石胜关,“《志》云:县与施州卫散毛宣抚司接境。正德以后,施州诸土司往往与川蜀诸土蛮表裹奸宄。嘉靖十年
清置,属松潘镇。治所在杂谷厅 (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设副将、都司、千总、把总驻守。
即陈公套。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76江夏县: 管家套 “在城南五里。弘治中郡守陈晦修凿,使水绕城南,商旅得避风涛之险。正德间,‘贼’ 刘六等犯武昌,聚泊于此”。
①北周保定二年(562)改大洪县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会昌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辽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