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阳

东阳

①古地区名。春秋晋地,战国时先后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吴略东阳”;《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 皆即此。

②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关阳镇。《左传》:哀公八年(前487),“吴师克东阳而进”。即此。

③春秋齐邑。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三十六里。一名凡城。又名晏弱城。《左传》:襄公二年(前571),“晏弱城东阳以偪之”。杜注:“齐境上邑。”


(1)古地区名。春秋属晋,战国属卫,后又为赵地。指今河北省太行山南部以东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荀吴略东阳。”即此。(2)古邑名。(1)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左传》襄公二年(前571年):齐“晏弱城东阳”,以逼莱,即此。(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关阳镇。《左传》哀公八年(前487年):吴伐鲁,“克东阳而进”,即此。(3)古城名。东晋义熙中青州刺史羊穆之所筑,因南临阳水,阳水世亦称为东阳水,故名。在今山东省青州市。北齐移益都县(今青州市)治此。隋在阳水之南另建南城,以此城为北城。金天会中颓废,县治移于南城(今青州市包有南北城)。东晋、南北朝时为兵争要地,历为青州、齐郡治;隋以后历为青州、北海郡治;宋为京东东路、金为山东东路治。


猜你喜欢

  • 汾阴脽

    又作魏脽。为汾水之南一土阜,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镇庙前村北。《史记·封禅书》 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师古注引如淳曰:“脽者,河之东岸特堆掘,

  • 老洲头市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老洲头。清时地属江西湖口县,有千总驻防。

  • 舞雩场

    即今四川犍为县北舞云乡。清嘉庆 《犍为县志》 卷2: 舞雩场在 “县东三十里,通井研”。光绪三十一年 (1904),红灯教陈廷璧等起义于此,打毁教堂,围攻犍为县城。

  • 焦戴镇

    北宋置,属蓝田县。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里焦岱镇。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 化平川厅

    清同治十一年(1872)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宁夏泾源县。1913年改为化平县。清同治十年(1871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1913年改为化平县。

  • 马龙山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5新化州:马龙山在“州(今县西北新化)西百里。旧名马笼,蛮酋结寨其上, 因名马笼部”。

  • 园池

    在今吉林安图县西南长白山之白头山东侧赤峰附近。《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池深而圆,形如荷盖,因名园池。”《清史稿·地理志》 安图县:“西二百里布尔瑚里有天女浴池碑,土人呼园池。”今园池面积约四

  • 法祥寺

    北宋建隆二年 (961) 建。初为应天寺,后改法祥寺。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东夹马营。即宋太祖赵匡胤诞生地。

  • 福安府

    南宋景炎元年 (1276) 升福州置,治所在闽县、侯官县 (今福建福州市)。元至元十四年(1277) 复为福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口以东的

  • 沱江驿

    唐置,属新繁县。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新繁镇南。《方舆纪要》 卷67新繁县: 沱江驿 “以沱江为名”。《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一年 (870),将军宋威援成都,败南诏于新都,“进军沱江驿,距成都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