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燕县
①西晋末改燕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北朝属东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胙城县。
②北魏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北齐废。
古县名。西晋末改燕县置,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胙城县。
①西晋末改燕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北朝属东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胙城县。
②北魏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北齐废。
古县名。西晋末改燕县置,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胙城县。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十里。《金史·地理志》: 清苑县 “有抱阳山”。《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引 《旧志》: “两峰环抱南向,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积,故曰抱阳。又以花木蓊翳,亦曰花阳。有石洞数十处。又有龙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洿池山 “周十余里,环山皆湖,水涨则宛在中央,中列廛市。明崇祯中,县尝徙治于此”。
金置,属行唐县。在今河北行唐县境内。《金史·地理志》 真定府行唐县: “旧有新年、行台二镇,后废。”
①即今江苏昆山市西南周庄镇。清属元和县,置巡司于此。②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三十里周庄镇。明嘉靖《江阴县志》 卷2: “东南化成乡有周庄市。” 清道光《江阴县志》 卷2: 周庄镇在 “县东三十里。……为东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水经·汝水注》:“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方舆纪要》卷51鲁山县:大盂山“在县西南七十里,西接卢氏县界。山顶并窊, 四围若城,俗呼为大团城、小团城山”。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大关县南部。
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花石镇。西汉属长沙国。东汉为湘南侯国,属长沙郡。三国吴仍为湘南县,为衡阳郡治。南朝宋属衡阳郡。南齐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湖南省湘潭县西涟水北岸。南朝齐废入湘西县。
一名烧酒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安富镇。清光绪《荣昌县志》卷2:安富场“距城三十五里。至蒋家寺十五里交隆昌界”。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位于隐波暗沙西南约3海里。为一马蹄形环礁,长17公里。礁湖水深4—11米,西北端有水深5米的礁滩。1947年公布名称为海安礁。
(1)村名。在云南省泸水县西部。明属茶山土司,清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为英国侵占。根据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的规定,于1961年交还中国。(2)见“古鲁纳木吉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