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溪

东溪

①即句溪。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水阳江上游。《资治通鉴》:唐大顺二年(891)正月,孙儒举兵济江攻杨行密,“儒将李从立奄至宣州东溪,行密守备尚未固,众心危惧。夜,使其将合肥台濛将五百人屯溪西,濛使士卒传呼,往返数回,从立以为大众继至,遽引去”。

②一名杭水。即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东津河。《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东溪在“县东五里。源出天目山,北流受千秋岭及诸山之水,又西北经东山下石口市至栏杆溪,又北则县南千顷诸山水及昌化县洋丁山水皆流入焉,谓之杭水, 西北去县十五里,又北流五里至河沥溪,是为东溪……为句溪上源”。

③即今曹娥江上源支流新昌江。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宋《嘉泰会稽志》卷10新昌县:东溪“在县东一里。其源东南来自天台石桥瀑布水……合流入县至虎队岭,支派入蛟湖,入县南流,溉田一万二千亩,其巨派从北流过县后,西北流为三溪, 出嵊县为剡溪”。

④在今浙江乐清市东。《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东溪“在县治东,一名云溪”。

⑤即今浙江遂昌县东松阴溪。《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东溪在“县东十二里。自双溪分流,合县东诸山溪之水,经马鞍山下,流益盛,入松阳县境,谓之松溪”。

⑥珠游溪支流。即今浙江三门县南亭旁溪。《清一统志·台州府一》:东溪“在宁海县南九十里。源出屈母山南湫水潭,北流三十里入宁和溪。产铁沙,冶之成铁”。

⑦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北。《清一统志·永春州》:东溪“在大田县东北七十里。源出县西北三十里, 曰觞溪潭。东流合渡头桥溪入尤溪”。

⑧即今福建诏安县东之东溪。《方舆纪要》卷99诏安县:东溪“在县城东。源出平和县大峰山,入县境回环流,诸溪涧水悉汇入焉。经县南五里,为横岭渡。又南入于海”。

⑨即今福建同安县东之东溪。《方舆纪要》卷99同安县:东溪在“县城东。源出大罗山,东南流,有曾溪,出县东北三十里曾岭下流合焉,绕流至县城南,与西溪会……东流五十里入于海”。

⑩在今福建古田县东。《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东溪“在古田县东。源出县东北杉洋镇,西流至县东,合古田溪”。

(11)即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之北溪。《清一统志·建宁府》:东溪“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东北。亦名东北溪。源出岑阳欧岭, 众流合趋, 与西溪会”。

(12)在今广东潮阳市西。《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潮阳县:东溪在“县西七十里,源出大南山而东注, ……流注练江”。

(13)指今四川綦江县南之綦江。《明史·地理志》綦江县:“南有綦江,即僰溪之上流, 一名东溪。”《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綦江“亦曰东溪。万历中,杨应龙作乱,分兵犯南川、江津、綦江诸县,官军与战于东溪,贼少却是也”。

(14)在今贵州平坝县东。《明一统志》卷88平坝卫:东溪“源出东北石洞中,流灌田亩, 人赖其利”。


集镇名。在浙江省泰顺县城东南部。东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750。因东溪流经得名。产毛竹、茶叶、杨梅。有制茶、石材等厂。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二塘铺

    在今贵州织金县北。《清一统志·大定府》 “头塘铺”条下:“又有二塘铺……皆戍守处。”

  • 宁塔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宁塔一带。藏语意为向阳坡。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 上关县

    1947年11月当地解放后由陕西山阳县和湖北郧西县析置,治漫川镇(今陕西山阳县南漫川镇),后迁上津镇(今湖北郧西县西上津镇)。1948年废。旧县名。豫陕鄂解放区设。1947年由陕西省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

  • 板桥集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

  • 穿空石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清一统志 ·安顺府》: 穿空石 “在安平县 (今平坝县) 东三里。《通志》: 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

  • 临湖县

    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壁山下。东汉改为临湖侯国,后复为县。三国时荒废。西晋复置,南朝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属庐江郡。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南朝宋废。

  • 高蓬镇

    即今河北定州市南高蓬镇。清道光 《定州志》 卷7市集: 高蓬镇在 “城南四十里”。在河北省定州市南部偏西。面积56.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北高蓬,人口4180。1953年设北高蓬乡,195

  • 黄蓬阱 (穽)

    又名南宁城。在今云南牟定县南。《方舆纪要》 卷116楚雄府定远县: 南宁城 “在县南,地名黄蓬穽。《滇志》: 宋绍圣中段氏臣高昇泰专国政,命云南些么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穽。元初立黄蓬穽百户,至元十二年改

  • 北周文王碑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岩。宇文泰(507—556),鲜卑族人,为大丞相,专制西魏朝政。死后,其子觉代魏,国号周,追尊宇文泰为文王。此碑为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大都督强独乐等为文王颂功的

  • 四通市

    北魏洛阳市场。在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洛水之南。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3载:“别立市于洛水南,号曰四通市, 民间谓永桥市。伊洛之鱼,多于此卖,士庶须脍, 皆诣取之。鱼味甚美,京师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