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溪镇

三溪镇

①明初置,属旌德县。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北三十里三溪镇。古称三溪铺,以麟溪、玉溪、丰溪等三溪合流入于徽水为名。《明史·地理志》 旌德县:“北有三溪巡检司。”

②北宋置,属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西五十三里三溪镇。

③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四十里三溪场。

④即今四川大足县南六十里珠溪镇。清道光《大足县志》卷2:三溪场“在县南六十里”。


(1)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北部。面积76.3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人口1430。因徽河在此与麟溪、玉溪合流,故名。为县境古镇,明设巡检司。1949年设三溪镇,1958年后改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双河乡部分村并入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产茶叶、甘蔗、蚕茧。有榨油、机修、刀具、年糕等厂。南雄公路经此。有三溪大桥等古建筑。(2)在湖北省阳新县西部。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口,人口 6000。以境内三溪河得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四区。1952年建立三溪乡,1958年属三溪公社,1984年改置镇。主产稻、棉花、苎麻等,盛产竹木。有机械、纺织、竹木加工、粮食加工等厂。咸阳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乐昌市西部、武江上游。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圩,人口约1000。因武江亦称武溪,流经镇区附近,河道弯曲呈“之”字形,登座马岭俯视,如三溪穿行于群山之中,故名三溪。1949年属乳源县四区。1951年改属乐昌县五区,1958年属坪石公社。1964年析置三溪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坪石盆地西部,属丘陵性河谷。主产稻,并产花生、大豆、苎麻、蚕茧、红瓜子等。有柑橘、李、杨桃等水果及钨和无烟煤等矿。有农机站、船运站、建筑队等业。有公路接107国道。武江可通木船。(4)在四川省金堂县中部。面积30.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河场,人口5900。建于清光绪年间,因三条河流汇流于此,故名。1940年为三合乡,1958年为三合公社,1983年改为三溪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置镇。盛产棉花、柑橘。有榨油、罐头、自来水、砖瓦等厂。达成铁路经此。(5)在四川省武胜县东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溪,人口530。因三条小溪汇于此,故名。1949年为三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产油菜籽、蚕茧、柑橘、鲜鱼。有酿酒、农机、粮食加工等厂。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三河戍

    唐置,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新唐书·地理志》:睦州“有三河戍”。《方舆纪要》卷90严州府:三河关“在府(治今梅城镇)南四十里。有三河渡,即东阳江渡口也。唐置三河戍于此”。唐置,在今浙江省

  • 浮桥河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源出市西北分水岭,东南流注于举水。《清 一统志·黄州府一》 以浮桥河为 《水经注》 之倒水。

  • 东洋河

    即东阳河。在今河北抚宁县西。清光绪《抚宁县志》卷1:阳河一名洋河,“又有水自营北之峪门口来者,西流径三水头庄北绕流而南,此里人所称东洋河之水道也”。

  • 白堠隘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百侯。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移大产巡司于此,改名白堠巡司。在今广东省大埔县东南百侯。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移大产巡检司治此,改名白堠巡检司。

  • 文新县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新镇两县合并设置,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取两县首字为名。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旧县名。冀中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新镇二县合置。以二县首字得名。1942年

  • 姚哥庄

    清代称姚哥庄堡。即今山东高密市东十四里姚哥庄镇。

  • 虎甲山

    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西。《方舆纪要》 卷99海澄县: 虎甲山 “在县 (治今海澄镇)西一里。俗名美山。巉岩盘踞”。

  • 夷都寨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新市镇。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卷20:“自叙州沿流十里至马湖江口,又西溯七十里至安边寨,又水陆行三百二十里至夷都村。”

  • 北岳

    即恒山。本指河北曲阳县西北恒山(今河北阜平县东北大茂山)。《尚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孔传:“北岳,恒山。”明以后指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明史·地理志》 浑源州:“南有恒山, 即北

  • 永丰镇

    ①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置,在今内蒙古临河市东北。隋开皇五年(585)升为永丰县。②北宋置,属泰兴县。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北四十二里黄桥镇。③北宋置,属招安县。在今山东沾化县(富国)西永丰镇。④北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