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渡河
即八渡河。在今陕西略阳县城东。《方舆纪要》卷56略阳县:一百八渡河“自巩昌府徽州界流入境,下流合嘉陵江。明初,徐达下秦州,遂南出一百八渡河,由略阳入绵州,是也”。
即八渡河。在今陕西略阳县城东。《方舆纪要》卷56略阳县:一百八渡河“自巩昌府徽州界流入境,下流合嘉陵江。明初,徐达下秦州,遂南出一百八渡河,由略阳入绵州,是也”。
①即长山。在今浙江金华市北。《元和志》卷26婺州金华县: 金华山 “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出龙须草”。《方舆纪要》 卷93金华县: 金华山 “山中诸溪汇流其下,两岩对峙,高数百仞,登其上则城郭聚
①在今湖北麻城市东。《方舆纪要》 卷76麻城县: 阎家河 “在县东五里。源出河南固始县石门山,下流亦入县前河”。②即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十八里阎家河镇。民国《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二年 (
又称龙潭洞遗址。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1980年发掘,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牙齿等,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骨器、角器、牙器等,以及大批动物化石。地质年
清雍正三年(1725)于宁夏中卫故治置,属宁夏府。治所即今宁夏中卫县。民国初属甘肃宁夏道。1928年属宁夏省。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宁夏中卫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头坡区城关镇。20
亦称赫宝塔、黑宝塔。俗称北塔。在今宁夏银川市北部。相传十六国时赫连勃勃 (5世纪初)重修。明万历 《朔方新志》 载: “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 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 和乾隆三年十二月 (17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
亦作海虞山。即今江苏常熟市 (虞山镇)西北虞山。《吴地记》: “ (常熟) 县北二里有海隅山,仲雍、周章并葬山东岭上……山有二洞穴,穴侧有石坛,周回六十丈。山东二里有石室,太公吕望避纣之处。”见“虞山
在今河北馆陶县境。《方舆纪要》卷34馆陶县: “黄花台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汉馆陶公主所筑。”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永乐元年(1403) 徙治三河县 (今河北三河市),属大宁都司。后废。
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四十里五通桥。《清一统志·嘉定府》:四望关“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旧有四望溪口巡司。相近有永通盐课司”。民国时属犍为县,有县佐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