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在今湖北应城市南。 《左传》: 庄公四年 (前690) 楚武王伐随, “卒于木之下”。 《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池, “ 《皇朝郡县志》 云, 在应城县南里”。
在今湖北应城市南。 《左传》: 庄公四年 (前690) 楚武王伐随, “卒于木之下”。 《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池, “ 《皇朝郡县志》 云, 在应城县南里”。
①亦名小积石山。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杨塔乡境内黄河北岸。《元和志》 卷39枹罕县: “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炳灵寺开凿于此。②一名大积石山。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尚书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宣化县。宣德五年 (1430)属万全都司。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改为宣化府。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宣府城(即今
清置,属容城县。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北五十里白沟镇。因白沟河而得名。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南部。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沟,人口 6040。因临白沟河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
亦名邛水。即今四川荥经、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元和志》卷32荣经县:“邛来水,东流经县北三里。”
又名鼎足山。在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清为昭乌达盟敖汉旗驻地。
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寰宇记》卷130建安军永贞县:“(唐)广陵监、丹阳监并置在县郭,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并称“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8真州:小铜山“在扬子县
五代唐同光元年(923)改魏州为兴唐府,建号东京,三年改东京为邺都。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按兴唐府本与两汉、六朝时的邺非一地,但两汉魏郡治邺,曹操称魏王,都邺。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视为同
在今山西应县东二十里。金元好问诗“三冈四镇护金城”。《清一统志·大同府》 称:“旧以赵霸、黄花、护驾为三冈,以安边、大罗、司马、神武为四镇。”(1)在四川省宜宾县中部偏西。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2
即今四川嘉陵江。《寰宇记》 卷86阆中县: “嘉陵水又名西汉水,又名阆中水。《周地图》 云: 水源出秦州嘉陵,因名之,经阆中即为阆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