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龙沉景阳井

龙沉景阳井

也作“陈后主入井”、“景阳宫井”、“胭脂井”等。指隋军灭陈,陈后主躲避景阳宫井之事。陈后主即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皇帝。在位时自恃长江天险,终日与嫔妃、狎客游宴,不理国事。隋军大举南下,隋将韩擒虎率兵攻打京城(今江苏南京),陈将任忠投降,并引导隋军经朱雀航攻入宫城,城内百官纷纷逃命。陈后主带10余名宫人慌忙逃出后堂景阳殿,要入景阳古井中藏身,尚书仆射(官名,即尚书中的首长)袁宪百般劝阻,后主不听,后阁舍人(官名,梁、陈时也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夏侯公韵用身体挡住井口,后主跟他争执了很久,终于逃入井中。当天夜里被隋军俘获。后世此典常用以形容君主贪恋淫乐,荒政误国。

【出典】:

陈书》卷6《后主本纪》117页:“是时韩擒虎率众自新林至于石子冈,任忠出降于擒虎,仍引擒虎经朱雀航(朱雀桥)趣宫城,自南掖门而入。于是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在殿内。……后主闻兵至,从宫人十余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

【例句】:

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唐·刘禹锡《三阁辞》:“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注:“三人”句,一说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同入井中,又一起被隋军用绳子系出井来。眢井,枯井。“一身”句,陈后主以俘虏的身份被送往长安。) 宋·贺铸《台城游·水调歌头》:“回首飞鸳瓦,欲羡井中蛙。” 元·白朴《夺锦标》:“惆怅龙沉古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 清·张鹏翀《经史法戒诗》:“才见荒宫余辱井,又看芳苑起迷楼。” 清·舒位《梅花岭吊史阁部》:“狎客秋声蟋蟀堂,君王政事胭脂井。”


猜你喜欢

  • 倒悬之危

    比喻处境的痛苦和危急,象人被倒挂着一样。孟子认为,由当时的齐国实行王政并统一天下,是十分容易的事。他说,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使得老百姓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统一,老百姓对暴政迫害的承受力,没有比现在更薄弱的了

  • 绵蕝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欲为汉高祖立朝仪,“遂与所征三十人(鲁诸生)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肄月余始成。司马贞索隐引韦昭云:“引绳为绵,立表为蕞。”又引贾逵云:“束茅

  • 爪子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载:唐贺知章告老还乡,临行,“涕泣辞上,上曰:‘何所欲?’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荣。’上曰:‘……卿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知章再拜而受命。知章

  • 乞巧

    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 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谓旧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妇女在庭

  • 耳热歌

    源见“击缶歌乌乌”。指狂放之歌。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诗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 业精于勤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卷一二):“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勤于精,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原是韩愈在太学教导学生之辞,后因以表示只有勤奋才能使学业精深或事业精进。主谓

  • 马角乌白

    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

  • 宽饶狂

    《汉书.盖宽饶传》:“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使,将军中二千担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

  • 钻故纸

    借指一味钻在古书堆里。清钱谦益《读史》诗: “班史才繙又短长, 闲钻故纸费商量。 死人岂必无生术,今病何曾乏古方。” ●《景德传灯录·福州古灵神赞禅师》: “[古灵神赞禅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

  • 沧桑之变

    见“沧海桑田”。《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隐居不仕,著述自娱。”【词语沧桑之变】  成语:沧桑之变汉语大词典:沧桑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