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冠博带

高冠博带

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或指穿着礼服。《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亦作“蛾冠博带”。元.关汉卿《谢天香》一折:“恰才耆卿说道好觑谢氏,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你与老夫说咱。”《三国演义》三七回:“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鲁迅《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他们抱着一种幻想,以为只要将满洲人赶出去,便一切都恢复了‘汉官威仪’,人们都穿大袖的衣服,峨冠博带,大步地在街上走。”


并列 戴着高大的帽子和系着宽阔的衣带。原指儒生的装束,现用于比喻穿着礼服。语出《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例]在舞台上,他无论扮演~的官人,或市井小人,都形象逼真,唯妙唯肖。△用于描写穿戴装束。也作“峨冠博带”、“博带峨冠”、“巍冠博带”。


【词语高冠博带】  成语:高冠博带汉语词典:高冠博带

猜你喜欢

  • 七步诗

    源见“七步成诗”。本指曹植的《七步诗》。亦泛指诗,含文思敏捷意。元宋无《寄翰苑所知》诗:“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元耶律楚材《和天正之韵》:“奇辞解吐万言策,敏思能吟七步诗。”【词语七步诗】  

  • 陆詟水慄

    詟:即慑,惧怕。慄:恐惧。意指声威远播,四方无论是陆地还是水上莫不畏惧而归服。汉代班固《东都赋》:“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以,莫不陆詟水慄,奔走而来宾。”孝武:汉武帝刘彻。孝

  • 率由旧章

    见〔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述宾 率由,沿袭、依照。①依照旧规矩办事。语出《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更望~,以示崇重命令之意。”②比喻原封不动,还是老样子。

  • 目睫

    同“目不见睫”。《后汉书.班彪传论》:“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之所以致论于目睫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洪素以博洽自居,其推服子

  • 娇尘软雾

    源见“东华软尘”。比喻繁华热闹。宋吴文英《莺啼序》词:“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 黄骊牝牡

    源见“方皋相马”。指事物的表面现象。元马臻《寄澉川杨如山》诗:“吾闻沙丘之马黄骊牝牡世莫知,九方皋去不复有。”

  • 颜苦孔卓

    颜渊苦于孔子的高卓,不可企及。汉代扬雄《法言.学行》:“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 邯郸之失

    同“邯郸学步”。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傭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傭者笑而应曰:‘若为傭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此指低飞徘徊之小鸟,以

  • 化龙东骛

    源见“五马渡江”。指王室南奔,建立帝业。唐李善《上〈文选〉注表》:“长离北度,腾雅咏于圭阴;化龙东骛,煽风流于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