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

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有人)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后以“骑鹤上扬州”或“扬州鹤”。比喻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也用指虚无飘渺之事,或指称遨游。

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刘过《龙洲词.沁园春.送人赴营道宰》:“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述宾 比喻妄想一举三得。语出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贬义。多用于表示贪婪欲望方面。


【典源】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今译】 有几个人在一起,各谈自己的愿望,有的想到繁华的扬州当刺史,有的希望大大发财,还有的愿意骑鹤升天。后来一人说:“我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释义】 后以此典指升官、发财等愿望; 或指希图实现的梦想。

【典形】 缠腰骑鹤、跨鹤缠腰、骑鹤上扬州、骑鹤兴、骑鹤扬州、骑鹤腰缠、十万缠腰、扬州鹤、腰缠鹤、腰缠十万、腰金骑鹤、腰钱跨鹤、鹤背入维扬、扬州控鹤仙、十万夸腰缠、腰缠跨鹤、腰缠万贯、腰钱骑鹤、骑扬州鹤、骑鹤仙、扬州鹤背飘。

【示例】

〔缠腰骑鹤〕 宋·郑觉斋《扬州慢·琼花》:“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跨鹤缠腰〕清·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扬州游客,跨鹤缠腰。”

〔骑鹤上扬州〕 元·耶律楚材《感事》之一:“未得呜珂游帝阙,何能骑鹤上扬州?”

〔骑鹤兴〕 宋·陈师道《送泽之过维扬》:“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骑鹤腰缠〕 清·周士彬《扬州》:“骑鹤腰缠争艳羡,无人解道董江都。”

〔十万缠腰〕 元·狄君厚《夜行船·扬州忆旧》:“有一日旧迹重寻,兰舟再买,吴姬还约,安排着十万缠腰。”

〔扬州鹤〕 宋·方岳《水调歌头·九月多景楼》:“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

〔腰缠鹤〕清·钱谦益《通州张太公寿宴诗》:“人世腰缠鹤,天恩杖祝鸠。”

〔腰缠十万〕 元·乔吉《山坡羊·寓兴》:“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

〔腰金骑鹤〕 金·元好问《示崔雷诗社诸人》:“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

〔腰钱跨鹤〕 宋·敖陶孙《改周晋仙赠丁相士》:“腰钱跨鹤谁不愿,只有圮下先我鞭。”


【词语骑鹤上扬州】  成语:骑鹤上扬州汉语词典:骑鹤上扬州

猜你喜欢

  • 智圆行方

    《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后以“智圆行方”谓智虑周到通达,行为端正不苟。明张居正《襄毅杨公墓志铭》:“维公之德,智

  • 敲缺壶口

    同“唾壶击缺”。清曹溶《倦寻芳.招赤豹饮倦圃》词:“怪作达,于吾何有?起舞阑珊,敲缺壶口。”【词语敲缺壶口】   汉语大词典:敲缺壶口

  • 曰若稽古三万言

    “曰若稽古”是《书.尧典》的首句。稽古:考古。汉代经学家解说这四个字,用了三万字,是汉代经学烦琐的著名例子。《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颜师古注引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

  • 登徒言

    《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词,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词,所

  • 刘宠之钱

    同“刘宠选一钱”。清钮琇《〈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皋鱼之泪;宦归千里,无馀刘宠之钱。”

  • 湘妃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娥皇、女英〕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以“湘妃竹”指斑竹,或写忧伤相思之情。明刘基《梅花引》:“冰蚕丝断琅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红

  • 扫墓望丧

    《文选》卷五四唐李善注引《汉书》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腊,祭名,在每年十二月举行,腊祭之日为腊日。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到洛阳,适见报

  • 围魏救赵

    指齐国军师孙膑(bìn殡)建议主将田忌用围攻魏国都城之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解救赵国的危急。后以此典比喻围攻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敌军撤围的作战方法。田忌,一作田期,田期思。战国初期齐将。封于徐州

  • 杯里无蛇

    源见“杯弓蛇影”。谓无疑无惧,不惊不扰。清钱谦益《送马巽倩归会稽》诗:“杯里无蛇我所悉,水中有蟹哪能平?”

  • 舐犊心

    源见“老牛舐犊”。喻爱子之心。明杨基《忆子》诗:“平生舐犊心,时时背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