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食玉炊桂

食玉炊桂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后因以“食玉炊桂”比喻物价昂贵,生活艰难。《陈书.后主纪》:“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八〕能不至。是用〔申〕旦凝虑,景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


并列 意谓吃的像玉器价格那样昂贵,烧的像桂树那样珍贵,比喻物价昂贵。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陈书·后主纪》:“岂以~,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多用于描写生活起居方面。→薪桂米珠


【典源】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三日”一作“三年”。

【今译】 战国时苏秦去楚国游说,到了三天 (一作“三年”) 才见到楚王。刚刚谈完,苏秦便起身告辞准备离楚。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名字,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您不远千里来到我这儿,却不肯久留。希望知道是什么原因。”苏秦答道:“楚国的食物比珠玉还贵,柴薪比桂树还贵,引见宾客的近侍像小鬼那样难见,大王像天帝那样难见。在此逗留就犹如让我吃珠玉烧桂树,由小鬼引见去见天帝。”楚王听了,说:“请您先到馆舍歇息,我知道了。”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物价腾贵,难以接受。

【典形】 炊玉、桂玉一炊、买桂炊玉、米珠薪桂、燃桂、食玉炊桂、苏鬼、薪桂、珠桂、乏桂燃、炊苍玉、炊桂薪、一饭炊白玉、尺薪如桂、薪桂米珠、燃薪桂、薪如桂。

【示例】

〔炊玉〕 北周·庾信《谢赵王赍米启》:“非丹灶而流珠,异荆台而炊玉。”

〔桂玉一炊〕 宋·黄庭坚《次韵张秘校喜雪》:“琼瑶万里酒增价,桂玉一炊人少钱。”

〔买桂炊玉〕 宋·黄庭坚《戏和于寺丞》:“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米珠薪桂〕 元·侯克中《自警》:“米如珠玉薪如桂,犹欲儿孙食肉糜。”

〔燃桂〕 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食玉炊桂〕 清 · 陈梦雷 《行路难》:“巫咸上天皋陶远,食玉炊桂不可居。”

〔苏鬼〕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薪桂〕 宋·黄庭坚《寄裴仲谋》:“我家辇毂下,薪桂炊白玉。”

〔珠桂〕 清·顾炎武《寄次耕》:“相对愁珠桂,流民辇下多。”


【词语食玉炊桂】  成语:食玉炊桂汉语词典:食玉炊桂

猜你喜欢

  • 单父声

    同“单父琴”。南唐李中《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诗:“每惭花欠河阳景,长愧琴无单父声。”

  • 汤鼎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称颂辅政大臣。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词语汤鼎】   汉语大词典:汤鼎

  •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教谓死为涅槃,意即死去活来。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亦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见“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水浒传》39回:“打得宋江~

  • 犀首

    《史记.张仪列传》:“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后因以“犀首”指无事好饮之人。唐韩愈《秋怀》诗之三:“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宋辛弃疾《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馀干赋》词:“孰居无

  • 以艰深文浅易

    艰深:文词深奥难懂。文:修饰,掩饰。浅易:内容浅显易明。 内容本浅显易明,却用艰深的文词加以修饰。 原指人作文故作艰深。 后也形容人作文,用艰深的文词来掩饰浅薄的内容。语出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

  • 三岁字

    《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之十七:“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诗人从远方来的客人那里得到了一封表达长怀思念之情而伤叹久别离的书札,因珍惜友情,便把此信藏

  • 拒人千里之外

    《孟子.告子下》:“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赵岐注:“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訑訑:自满自足,不耐烦听别人讲话的样子。拒:拒绝。后因以“拒人千里之外”形容自以为是,孤高傲慢,不愿与人接近。

  • 徐妃面

    源见“徐妃半面妆”。用以咏花。宋莫将《木兰花.未开》词:“新妆不比徐妃面,雪艳冰姿寒欲颤。”此指未开的梅花。

  • 文君

    源见“琴挑文君”。借指年轻的寡妇。《聊斋志异.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亦借指意中美女。宋沈端节《薄幸》词:“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词语文君】   汉语大词典: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局:指棋局。 下棋的人迷惘,看棋的人清醒。 比喻当事人往往陷入主观片面,而不及旁观者全面客观。语出《新唐书.儒林传.元行冲》:“当局称迷,旁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后多引作〔当局者迷,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