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

听到风吹声、鹤啼叫声都以为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亲率百万大军攻晋,在肥水一战大败。秦军不分昼夜狼狈逃跑。由于惊怕,听到风吹的声音,野鹤啼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追上来了。他们在草丛中奔逃,在露天中宿营,又饥又冻,死的人多达十分之七八。

【出典】:

晋书》卷79《谢玄传》2082页:“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102回:“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俱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3回:“正在日日苦心研究这问题,忽然接到义和团的警报,风声鹤唳,全欧骚然。”


并列 听见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十分惊慌疑惧。语本《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人们望望昨夜传来炮声的远方,望望雾气腾腾的山峦,有种~,草木皆兵的感觉。”※唳,不读作lèi。△多用于描写惊惧方面。→草木皆兵风兵草甲 杯弓蛇影 ↔安神定魄。也作“鹤唳风声”。


【典源】 《晋书·苻坚载记》:“ (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qing)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融于是麾军却阵,欲因其济水,覆而取之。军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王师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淮北,……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今译】 东晋时,前秦主苻坚率大军号称百万进攻东晋,遭到晋将谢石、谢玄、 刘牢之等阻击, 苻坚、 苻融等登城观望晋军,见到阵容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有些惧怕。两军对阵于肥水,谢玄等请苻融后退,等晋军渡河后双方决战,苻融答应,意图等晋军刚上岸便发动进攻,但前秦军一后退便止不住,苻融驰马略阵指挥,因马被挤倒而被杀,全军大乱。晋军大举掩杀,苻坚受伤单骑跑回淮北。听到风响鹤鸣,都以为是晋军追杀来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典形】 八公草木、草木成兵、草木风、风鹤、风鹤惊心、风声鹤唳、鹤唳兵、江淮草木、唳鹤、闻鹤唳、疑鹤唳、草木为兵、山头鹤唳、八公山下、风鹤惊。

【示例】

〔八公草木〕 清·王顼龄《喜湖南诸路大捷》:“百粤风烟通马援,八公草木走苻坚。”

〔草木成兵〕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江山看是堑,草木怕成兵。”

〔草木风〕 唐·村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风鹤〕 清·吴梅《翠楼吟·秦淮遇京华故人》:“湖山沦小劫,正风鹤长淮兵气。”

〔风鹤惊心〕 清·吴秉谦《过庐陵观战场有感》:“庐陵昔日建和门,风鹤惊心故垒存。”

〔风声鹤唳〕 宋·李刘《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启》:“风声鹤唳,不但平淮; 雪夜鹅鸣,更观擒蔡。”

〔鹤唳兵〕 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

〔江淮草木〕 金·元好问 《水龙吟》:“江淮草木,中原狐兔 先声自远。”

〔唳鹤〕 清·张景祁《秋霁·基隆秋感》:“乍闻唳鹤,健儿罢唱从军乐。”

〔闻鹤唳〕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

〔疑鹤唳〕 唐·刘禹锡《赠澧州高大夫》:“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词语风声鹤唳】  成语:风声鹤唳汉语词典:风声鹤唳

猜你喜欢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拿取。 表示为人要廉正。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张志明《说“钓”》(《长江日报》1992年1月5日)

  • 金牛

    源见“五丁开道”。能便金之牛。即秦惠王为探灭蜀之路所琢之石牛,托言能便金,故称。唐李商隐《井络》诗:“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词语金牛】   汉语大词典:金

  • 不鼓不成列

    不鼓:不击鼓进攻。不成列:没有列成阵势。 不向尚未摆好阵势的敌人发动攻击。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场屋

    唐代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呜,贺老琵琶定场屋。”指技艺演出的场所。贺老:贺怀智,乐师。又《宋史.陈彭年传》:“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则是科举时代考试的场所。【词语场屋】   

  • 中山渴友

    源见“千日酒”。指酒友。清郑燮《瑞鹤仙.酒家》词:“愿先生一扫长安旧梦,来觅中山渴友。”

  • 种桃道士归何处

    栽种桃树的道士不知到哪里去了。 常用以抒发旧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叹。语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清.孔尚任《桃花扇小识》:“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

  • 咏絮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咏

  • 落帽之辰

    源见“孟嘉落帽”。指重阳节。唐韩鄂《岁华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 王佐才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三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王佐才,也称“王佐材”,意

  • 空城雀

    南朝 宋鲍照《代空城雀》诗:“雀乳四鷇,空城之阿。朝食野粟,夕饮冰河。高飞畏鸱鸢,下飞畏网罗。”本为乐府杂曲歌谣名。后亦比喻乱世灾民。唐李白《空城雀》诗:“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词语空城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