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雪夜微行

雪夜微行

此典为赵匡胤微服访功臣事。微行:便装出行。赵普(922-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后迁河南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为宋朝开国功臣,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有功,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964年)为宰相。宋朝初建时,南有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北有契丹贵族卵翼下的北汉。为了结束这种豆分瓜剖的局面,使全国统一,宋太祖赵匡胤屡次着便装私下出访功臣家。以致宰相赵普下朝回家不敢更换便服,随时准备接驾。一天傍晚,大雪纷飞。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再来了。天已入夜,忽听有敲门声,赵普披衣而起,只见皇上站立在风雪中。赵普诚惶诚恐地把他接进屋中,命家人摆酒。赵匡胤道:“先不着忙,我还约了晋王,等他来了再说。”说话间,晋王赵光义来到。赵普铺设了双层褥毯,让他们坐在厅堂上,又烧红炭火烤肉,赵普的妻子上前斟酒,赵匡胤称她为嫂嫂。此次雪夜访赵普,是为了商议攻取北汉的事。赵普向皇上建议道:“北汉挡着西、北二面,如果夺取了北汉,西、北二面都要由我们独力抵挡,不如姑且先削平南方诸国,尔后再攻取北汉,量它弹丸之地,难逃复灭的命运。”赵匡胤高兴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特来听听你的意见而已。”赵匡胤终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方针。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至开宝八年(975年),先后消灭了荆南和湖南的割据势力,又灭了后蜀、南汉和南唐,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灭了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出典】:

宋史》卷256《赵普传》8932页:“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烤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例句】:

元·高文秀《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载《元曲选外编》第一册:“某姓赵,名光普,字则平,辅佐主公,官拜丞相,封太师韩国公之职,乃开国功臣也。圣主尝夜半幸某第,立风雪中。小官惶恐出迎,设重裀席地,炽炭烧肉,小官夫人行酒。上以嫂呼之。遂定下江南之计。”


猜你喜欢

  • 垂钓严生

    源见“羊裘钓”。指隐居垂钓富春江的严光。宋苏辙《再次前四首韵》诗之三:“隐居颜氏终安巷,垂钓严生自有滩。”

  • 卓女烧春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前蜀牛峤《女冠子》词之二:“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

  • 吾知其无能为

    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 对人表示轻视、蔑视之语。语出《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宋.苏洵《送石昌言北使引》

  • 扫除天下

    《后汉书.陈王(藩)列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戛釜撞瓮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卷四):“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演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原是说读屈原的《离骚》,必须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否则读起来象“戛釜撞瓮”,声音

  • 溟海浮槎

    源见“乘槎”。借指南人所乘舟船。元傅若金《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诗:“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入月来。”

  • 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定,内部必然有优患。 古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外患,内部就会出乱子。除非圣人在位,方才可以避免。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范文子曰:‘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

  • 酒肠

    源见“酒有别肠”。指酒量。唐孟郊韩愈《同宿联句》:“为君开酒肠,颠倒舞相饮。”清吴伟业《赠穆大苑先》诗:“身躯虽小酒肠宽,坦腹乡村话畴昔。”【词语酒肠】   汉语大词典:酒肠

  • 幕莲

    同“幕府莲花”。清毛奇龄《湖南丁中丞生日》诗:“三湘重镇古罗田,万里星沙启幕莲。”

  • 挖肉补疮

    比喻以彼补此,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政府给他逼得无法可施,只得勉勉强强,挖肉补疮的筹给三百万元。” 参见:○剜肉补疮见“剜肉补疮”。【词语挖肉补疮】  成语:挖肉补疮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