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侯之波

阳侯之波

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休(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后因以“阳侯之波”用指极有威慑和危害力的轩然大波。

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汰瀺灂兮舩容裔(汰,水波;瀺滑,音chánzhóu,水声;舩,船;容裔,起伏貌),阳侯浇兮掩凫鹥(浇,回波;凫鹥,凫,野鸭,鹥,海鸥,凫鹥,泛指水鸟。)。”


【典源】 《楚辞》 屈原 《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汉·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 其国近水, 㲻(ni) 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今译】 传说阳侯是古代陵阳国侯,他的侯国靠近水,自己溺水而死。死后他的魂灵成为水神,能兴起大风浪,伤害人,称之为阳侯之波。

【释义】 后以此典指水神; 也借指风浪。

【典形】 波神、阳侯、阳侯波、阳侯伏、阳侯卷波、鼓波阳侯、傲阳侯。

【示例】

〔波神〕 唐·元稹《生春》之八:“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阳侯〕 晋·左思《蜀都赋》:“吹洞箫,发棹讴; 感鲟鱼,动阳侯。”

〔阳侯波〕 金·元好问 《并州少年行》:“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阳侯伏〕 清·纳兰性德《颜延年侍宴》:“江清冯夷俯,海静阳侯伏。”

〔阳侯卷波〕 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惟神使阳侯卷波,羲和奉命。”


【词语阳侯之波】  成语:阳侯之波

猜你喜欢

  • 皋鱼

    源见“风木之悲”。人名。后借指父母亡故不及奉养的人子。汉马融《长笛赋》:“澹台载尸归,皋鱼节其哭。”明朱鼎《玉镜台记.拆书见镜》:“下官只为竭忠王室,致令举家系累。慈亲若亡,吾其为皋鱼矣。”【词语皋鱼

  • 武城声

    同“武城弦”。宋苏辙《送傅宏著作归觐》诗:“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 弃珠厓

    《汉书.贾捐之传》:“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珠厓郡,……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至宣帝神爵三年,珠厓三县复反。甘露元年,九县反。辄发兵击定之。元帝初元元年,珠厓又反

  • 啜菽之欢

    源见“菽水承欢”。谓贫家以粗食孝亲,使其心情快乐。唐元稹《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孝子之于事亲也,贫则有啜菽之欢。”

  • 蒲密

    《孔子家语.辩政》载: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后汉书.卓茂传》载: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后将二事合一,用“蒲密”喻指教化盛行的地方。晋陆机《演连珠》之三二:

  • 莲宫

    源见“莲社”。指佛寺。唐皇甫冉《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诗:“夜夜梦莲宫,无由见远公。”【词语莲宫】   汉语大词典:莲宫

  • 不占陨车

    汉.刘向《新序.义勇》:“齐崔杼弑庄公。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

  • 依本画葫芦

    同“依样画葫芦”。《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成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元王伯成《贬夜郎》二折:“怕我连真带草,一刬数黑论黄,写仿描朱,从头至尾,依本画葫芦。”见“照葫芦画瓢”。《朱子语类》

  • 三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裴松之按,此人姓周生名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后裴松之注引《魏略》:“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

  • 荆钗裙布

    见“荆钗布裙”。明·范受益《寻亲记·剖面》:“~,还有甚娇娆?”【词语荆钗裙布】  成语:荆钗裙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