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瓯

金瓯

金瓯(ōu欧):黄金之瓯,盛酒器。喻指疆土完整,政权巩固。南朝梁大同年间,武帝萧衍曾夜间梦见中原地区的州牧、郡守都以地来降,满朝文武隆重庆贺。醒来之后,非常高兴。天明以后向中书舍人朱异谈了此事,朱异说:“这大概是天下就要统一,上天预先给予的征兆吧!”武帝说:“平时我很少作梦,昨晚这个梦,使我倍感欣慰。”到了太清二年,北魏刺史侯景果然来归,武帝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与神相通,于是商议接受侯景的事,但暂时没有决定下来。武帝曾外出办事,走到武德阁,自言自语地说:“我国家好似金瓯,没有一点缺损,今立刻接收侯景所献领土,最为合宜;倘若再有周折,就追悔莫及了。”梁武帝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

【出典】:

梁书》卷56《侯景传》862页:“初、中大同中,高祖尝夜梦中原牧守皆以地来降,举朝称庆,寤甚悦之。旦见中书舍人朱异,说所梦,异曰:‘此岂宇内方一,天道前见其征乎。’高祖曰:‘吾为人少梦,昨夜感此,良足慰怀。’及太清二年,景果归附,高祖欣然自悦,谓与神通,乃议纳之,而意犹未决。曾夜出视事,至武德阁,独言‘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今便受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非可悔也。’”

【例句】:

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唐·罗隐《台城》:“玉井已干龙不起,金瓯已破虎曾争。” 宋·刘克庄《咏史》诗之二:“保惜金瓯未必非,台城至竟亦灰飞。” 宋·王奕《贺新郎·金陵怀古》:“可笑诸公俱铸错,回首金瓯瞥徙。”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清·张锥屏《三元里》诗:“如何全盛金瓯日,却实金僧岁币谋。” 清·李调元《感怀四首》:“复九此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词语金瓯】   汉语词典:金瓯

猜你喜欢

  • 歌黍

    源见“黍离愁”。唱《黍离》之歌。寓慨叹兴废之意。明高启《长洲苑》诗:“城迷歌黍客,地属采荛童。”【词语歌黍】   汉语大词典:歌黍

  • 螳螂伺蝉,黄雀在后

    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唐刘知幾《思慎赋.序》:“孙叔敖譬以螳螂伺蝉不知黄雀在后。”

  • 如棠

    《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

  • 定远西还

    源见“玉关人老”。指将帅官员出使或任职边地时久而返回。金 邓千江《望海潮.献张六太尉》词:“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典源】 《东观汉记·班超》:“ (班)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

  • 驽马铅刀

    《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驽马,劣马;铅刀,铅质刀。驽马跑不迅,铅刀不能割。后因用以比喻才质低劣无用。唐.张九龄《登郡城南楼》诗:“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并

  • 且网

    源见“白龙鱼服”。指渔者的捕鱼具。喻困厄。唐骆宾王《钓矶应诘文》:“素龟灵也,被发阿门;白龙神也,挂鳞且网。”

  • 丘壑志

    源见“一丘一壑”。指隐居的志向。清陈豪《子寿先生招隐乃园同子缜赓甫迟菊》诗:“平生丘壑志,眷焉怀在昔。”

  • 烧尾琴

    同“焦尾琴”。清毛奇龄《同王徵士听杨太常弹琴篇》:“开元供奉烧尾琴,上皇赐比双南琛。梨园既散海青死,但留箧底空沉吟。”

  • 铺莲慢踏

    连动 铺着莲花慢慢踏行。比喻美女步态佳美。语本《南史·废帝东昏侯本纪》:“东昏侯令人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清·洪昇《长生殿》5出:“不似人间赏,要~,比燕轻扬。”△

  • 朝令夕改

    早晨下达的政令,到晚上就更改了。形容政令多变,使人无所适从。宋.范祖禹《唐鉴.穆宗》:“凡用兵举动,皆自禁中授以方略,朝令夕改,不知所从。”《明史.刘健传》:“即位诏书,天下延颈,而朝令夕改,迄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