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邹衍吹律

邹衍吹律

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又汉刘向《别录》:“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律,音律,为阳声,传说可使地暖。后遂以“邹衍吹律”谓带来温暖与生机。清袁枚《行路难》诗:“屈子问天天漫漫,邹衍吹律律更寒。”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一一二引汉·刘向《别录》:“《方士传》 言,邹子在燕,燕有黍谷,地美天寒,不出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今名黍谷地。”《论衡·寒温篇》:“燕有寒谷,不生五谷; 邹衍吹律,寒谷可种,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

【今译】 传说燕国寒谷 (一名黍谷)一带,土地肥美而气候寒冷,庄稼不能生长。邹衍在那里住下来,吹奏律管,唤来暖气,使气候变得温和,燕人得以种黍收获,称为黍谷。

【释义】 后以此典指天气回暖; 或形容他人的关怀、温暖; 也用以咏笛、箫等。

【典形】 寒谷、鸣律、暖律、黍谷宁可吹、黍生春、燕谷暖、阴谷、邹律、邹生吹律、邹衍吹律、邹子噏温、黍谷长寒、暖气变寒谷、律通幽谷、邹衍律。

【示例】

〔寒谷〕 北周·庾信《奉报赵王惠酒》:“凤池还更暖,寒谷遂成暄。”

〔鸣律〕 南朝宋·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暖律〕 宋·吴文英《水龙吟》:“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黍谷宁可吹〕 南朝宋·鲍照《发长松遇雪》:“昆明岂不惨,黍谷宁可吹。”

〔黍生春〕 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张侯温如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

〔燕谷暖〕 宋·舒雅《答内翰学士》:“和气忽飘燕谷暖,好风徐起谢庭春。”

〔阴谷〕 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锡以吹嘘,暖燕郊之阴谷; 延之顾盼,焰汉圄之寒灰。”

〔邹律〕 唐·元稹《回风变节判》:“凉风徐动于郑秦,遽云失节; 寒谷倘移于邹律,何以加刑。”

〔邹生吹律〕 宋·范成大《再题白傅诗》:“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

〔邹衍吹律〕 唐·白居易《礼部试策五道》:“至乃邹衍吹律而寒谷暖,鲁阳挥戈而暮景回。”

〔邹子噏温〕魏·阮籍《东平赋》:“是以伶伦游凤于昆仑之阳,邹子噏温于黍谷之阴。”


猜你喜欢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源见“星火燎原”。谓比喻微小而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可发展壮大,有大前途。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

  • 飞花堕溷

    源见“飘茵堕溷”。喻人的不好际遇。清张问陶《观我》诗之二:“飞花堕溷春难挽,瞎马临池夜可惊。”

  • 鲸鲵陆死

    《文选》卷十二晋.木玄虚(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戛岩㟼,偃高涛,茹鳞甲,吞龙舟。嗡波则洪涟踧蹜,吹涝则百川倒流。或乃蹭蹬穷波,陆死盐田。巨鳞插云,鳍鬣刺天。颅骨成岳,流膏为渊。”木华

  • 王尼沧海叹

    同“王尼叹”。柳亚子《足疾就医吴门有作》诗:“莫效王尼沧海叹,江湖随路有风波。”

  • 义阡

    阡(qiān千):坟墓。义阡:义冢,掩埋无主尸体的公墓。郭敦,堂邑(今江苏六合)人,字仲厚。洪武中以乡举授户部主事,迁衢州(今属浙江)知府。他在任上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当时衢州有个风俗,贫寒的人死

  • 马识路

    同“老马识途”。清黄景仁《杂感》诗之二:“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 梁王驷马

    《史记.梁孝王世家》:“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南朝.宋.裴骃《集解》:“瓒曰:‘称乘舆驷马,则车马皆往,言不驾六马耳。天子副车驾驷马。’”汉景帝命使臣以乘舆驷马迎梁王入朝。

  • 化蜀

    源见“文翁化俗”。谓兴教化,移风俗。清姜埰《杂咏》:“思吴失张翰,化蜀愧文翁。”

  • 何郎傅

    同“何郎粉”。元刘致《醉扶醉.赋粉团儿》曲:“晓镜青鸾影孤,正要何郎傅。”

  • 濩落无用

    源见“魏王瓠”。谓大而无用。或谓人才不得其用。濩落,即瓠落。宋苏轼《欲就蒜山松林中卜居》诗:“我材濩落本无用,虚名惊世有何益?”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卢国华》词:“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