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螟蛉之子

螟蛉之子

螟蛉,稻螟蛉的幼虫,常为金小蜂捕去置于蜂窠中以为其幼虫食物。古人错认为金小蜂养螟蛉为子。后人即以螟蛉指代养子。《诗经》中称,平原上种大豆,人们都来采摘它。螟蛉虫的小儿子,小金蜂辛苦背抱它。如果教育下一代,应当选用金小蜂那样的人。

【出典】:

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例句】:

五代·刘煦《旧唐书·昭宗纪》乾宁二年,李克用上章言王重荣有功于国,其子珂宜承袭,请赐节铖。邠州王行瑜等各上章,“言珂螟蛉,不宜缵袭。” 清·曾燠《听秋轩诗序》:“伤伯道之无儿,空占鸟鹊,谓中郎其有女,不是螟蛉。”


【词语螟蛉之子】  成语:螟蛉之子汉语词典:螟蛉之子

猜你喜欢

  • 指发

    同“怒发冲冠”。清夏燮《中西纪事.王廷兰致曾望颜信》:“提库中之国帑,惟有伤心;竖城上之白旗,能无指发?”【词语指发】   汉语大词典:指发

  • 折足覆?

    同“折鼎覆?”。《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馀皆素食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之凶。”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是以身名并全者甚希,而折足覆?者不乏也。”【词语折足覆?】  成语:

  • 伍员杀身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

  • 商瞿庆迟

    《孔子家语》卷十载:商瞿曰:“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后遂以“商瞿庆迟”为晚年得子的典实。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

  • 墨突

    源见“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指为民奔走不停。清陈维崧《满江红.薗次拿舟相访与予订布衣昆弟之欢而去赋此纪事》词:“嗟墨突,殊堪耻;怜范釜,还私喜。”【词语墨突】   汉语大词典:墨突

  • 葫芦依样

    源见“依样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照搬,缺乏创造。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工者不过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主谓 照现成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缺乏新意。郭沫若《文艺论集·批评与梦》:“才既不天,

  • 贵以贱为本

    高贵要以低贱为根本。 表示居于高位的人要能谦卑处下。语出《老子》三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汉.王符《潜夫论.救边》:“夫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

  • 陶朱

    同“陶朱公”。《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闲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

  • 有眼不识泰山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后因以“有眼不识泰山”用为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教头,小

  • 馀明

    同“馀光”。南朝 宋谢惠连《塘上行》:“愿君眷倾叶,留景惠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