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善于冶炼的人。裘:皮袍。良弓:善于制弓的人。箕:簸箕。 善于冶炼和善于制弓的工匠的儿子,见其父辈冶碎金熔铸、弯竹木为弓,就根据这个道理学会补缀兽皮为裘,编制柳枝为箕。 表示受环境薰陶,子孙能继承父辈事业。 也表示事理相近,故能触类旁通。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北魏.李彪《求复修国史表》:“若夫良冶之子,善知为裘;良弓之子,善知为箕。物岂有定,习惯则知耳。”也引作〔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儿女英雄传》三七回:“他说了这两句,便打着京腔说道:‘顾这叫作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这都是老先生的庭训,兄弟何功之有,惭愧惭愧!’”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习技第四》:“古人立法,常有事在此而意在彼者,如良弓之子,先学为箕;良冶之子,先学为裘。妇子之学歌舞,即弓冶之学箕裘也。”


猜你喜欢

  • 会稽霞举

    《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东晋会稽王司马昱每当朝会之时,总是朝服楚楚,神采奕奕,给人以朝霞升起之感。后因以喻仪度之爽朗。唐.李瀚《蒙求》:“周侯山嶷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表示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 慨叹青春易逝,人生短促。语出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陈锡炎《壮心未与年俱老》(《长江日报》1

  • 三日烧不热

    源见“美玉经三火”。形容人美好坚贞的品质。唐白居易《答友问》诗:“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 妄申凫乙

    源见“越凫楚乙”。比喻认识不清,各执己见。南朝 宋张融《答周颙书》:“夜战一鸿,妄申凫乙。”

  • 弹冠结绶

    源见“弹冠相庆”。又《汉书.萧育传》:“〔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 朱结绶,王 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后因以“弹冠结绶”谓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后汉书.

  • 征大宛

    《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爱其

  • 李杜诛

    《后汉书.杜密传》:“后桓帝征拜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李杜’焉。”东汉.桓、灵二帝时,宦官专权,大肆诬陷忠良之臣,李膺杜密等均被捕死在狱中。

  • 暗室不欺

    《梁书》卷四《简文帝纪》:“太宗见幽絷,题壁自序云:‘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古人认为作人的美德是:即使在无人看见的暗室

  • 洽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孔丛子.嘉言》:“〔孔仲尼〕躬履谦让,洽闻强记。”明 杨慎《祭用贞弟文》:“仕优而学,退食自公,洽闻强记,贵异贱同。”见“博闻强志”。【词语洽闻强记】  成语:洽闻强记汉语大词典

  • 生财有道

    《礼记.大学》:“是故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原谓开发财源有办法。后也指敛钱发财很有办法。元.钱霖《哨遍》套曲:“干生受,生财有道,受用无由。”主谓 原指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