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绕朝赠策

绕朝赠策

同“绕朝策”。清黄遵宪《续怀人诗》之十三:“绕朝赠策送君归,魏绛和戎众共疑。”


【典源】《左传·文公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今译】 春秋时晋国士会 (随会) 因事逃亡到秦国,晋国怕秦国任用士会,派魏寿余伪装逃亡至秦,在朝中遇见士会时,偷偷踩他的脚,暗示士会归晋。寿余请秦伯派晋人随他去魏,于是秦伯派遣了士会。在士会临行时,秦大夫绕朝赠给他马鞭,并对他说:“你不要以为秦无人 (看出你们的计谋),只不过我的意见没被采纳而已。”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有先见之明的谋划; 也形容临别友人赠行。

【典形】 秦人策、绕朝鞭、绕朝策、绕朝赠策、赠策、赠策绕朝、赠别绕朝、绕朝赠、绕朝鞭策。

【示例】

〔秦人策〕 唐·杜甫《别苏徯》:“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绕朝鞭〕 唐·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绕朝策〕 唐·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绕朝赠策〕 清·黄遵宪《续怀人诗》之十三:“绕朝赠策送君归,魏绛和戎众共疑。”

〔赠策〕 清·黄遵宪《将应顺天试》之三:“四海同袍征士气,频年赠策故人书。”

〔赠策绕朝〕 清·唐孙华《送周序三广文之官宿松》:“赠策绕朝无别语,临行惟是祝加餐。”


猜你喜欢

  • 一见如旧

    初次见面却就像老朋友一样。亦作“一见如故”。见唐太宗和房玄龄之事迹。参见“济世安民”和“耸壑昂霄”条。史载,隋朝末年房玄龄投奔李世民,两人一见如故。李世民立即署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后又任他为秦王府

  • 青冢埋魂

    源见“昭君出塞”。青冢,指王昭君墓,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谓远死于他乡。宋欧阳修《唐崇微公主手痕》诗:“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 天网

    《文选》卷四十二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唐.李善注:“崔寔《本论》曰:‘举弥天之网,以罗海内

  • 櫑具

    《汉书.隽不疑传》载:汉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督课至勃海,时隽不疑为郡文学,胜之闻其贤,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古

  • 采芹人

    《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朱熹集注:“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其东西南方有水……芹,水菜也。”后以指秀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

  • 直叩青蒲

    源见“伏青蒲”。谓犯颜直谏。元无名氏《谢金吾》四折:“将皇亲厮毁谤,将大将厮亏图。我和你直叩青蒲,拣着那爱处做。”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 ㄐㄧˋ jì ):好马。枥( ㄌㄧˋ lì ):马槽。烈士:古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表示人到老年,仍有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语出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 换鹅帖

    源见“换鹅书”。称美他人书法高妙。宋张孝祥《和蔡济忠天字韵》:“须君换鹅帖,更叙山阴贤。”【词语换鹅帖】   汉语大词典:换鹅帖

  • 十目十手

    即“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不能离开人们耳目的监察,应该谨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词语十目十手】  成语:十目十手汉语大词典:十目十手

  • 桃叶传情

    源见“桃叶桃根”。借指江南民歌情意缠绵。唐刘禹锡《堤上行》之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