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箕山之节

箕山之节

箕(jī基)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相传尧时隐士许由、巢父曾隐居在箕山。后遂以“箕山”为退隐山林的典故。“箕山之节”指隐居不仕的节操,亦称为“箕山之操”、“箕山之志”。西汉人薛方曾任郡掾祭酒。在王莽专权时,派使者去迎聘薛方到京都任职,却遭到薛方的婉言拒绝,他说:“尧舜在位,下有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现今正是王朝兴隆之际,但我仍想要保持自己的箕山隐居的节操。”后以此典指隐居山林、摒弃仕途的志向。

【出典】:

汉书》卷72《鲍宣传附薛方传》3095、3096页:“薛方尝为郡掾祭酒,尝征不至,及(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使者以闻,莽说(通“悦”)其言,不强致。方居家以经教授,喜属文,著诗赋数十篇。”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曹丕《与吴质书》:“伟长(徐干)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唐·房玄龄《晋书·向秀传》:“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31:“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唐·李商隐《览古》:“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元·王恽《鹊桥仙·和刘梦吉韵》:“伊周元不是庸人,吾志在、箕山巢许。”


偏正 隐居箕山不贪念功名的节操。比喻人超脱世俗做隐士的志向。《汉书·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箕,不读作qí。△褒义。旧时多用于写人的清心守节。→萧然物外 ↔持禄养交。也作“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词语箕山之节】  成语:箕山之节汉语词典:箕山之节

猜你喜欢

  • 来暮

    《后汉书.廉范传》:“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

  • 雨洗干戈

    同“雨洗天戈”。宋戴复古《喜闻平峒寇》诗:“千山通道路,一雨洗干戈。”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

  • 飘茵

    源见“飘茵堕溷”。谓得到好的际遇。清赵怀玉《连珠池》诗:“秋日春风几回赏,老嫁商人与廝养;就中亦有花飘茵,多少落英沾粪壤。”亦比喻堕落风尘。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逝水年难转,飘茵志岂甘

  • 概心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后以“概心”谓关心。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今部寺堂上官,遇事不概心者,必别折陈奏,始免会同画押。”【词语概心】  

  • 刘驎高率

    《世说新语.栖逸》:“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

  • 东壁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星明,王者兴,道术行,国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经士不用,图书隐;星动,则有土功。”东壁二星,主图书文章,后因用为咏文治或咏宫廷藏

  • 诗瓢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唐球》:“(唐)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为诗撚(同拈)稿为圆,纳之大瓢中。后卧病,投于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新渠,有识者曰:‘唐山人瓢也。’接得之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旧指按照孔孟之道,修养自身品性,管好家庭,治理好所在地区(原指诸侯国),最后使全中国安定太平。语出《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后多引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苏

  • 恺恺君子

    见“恺悌君子”。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他实在又可算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