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祁寒溽暑

祁寒溽暑

祁:大。溽(rù入):湿气熏蒸。冬季大寒,夏季湿热。比喻艰苦的生活。亦作“祁寒暑雨”。出自五代郭崇韬之言。郭崇韬(?-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原为李克修的帐下亲仗,后为后唐庄宗的谋臣。为人机警有才干,并能及时向唐庄宗奏明时务利害,以帮助他巩固统治。同光三年(925年)夏,洛阳天气极热,唐庄宗常择高楼避暑,后在宦官的怂恿下拟新修一楼,但又担心郭崇韬有所谏止,便对郭说:“今年太热。我从前在河上,五、六月时与贼对峙,所住的地方又低又湿,穿着铠甲与敌人战斗,但从来没有觉得热。现在居住在宽阔高大的宫殿中却无法忍受,不知是为什么?”郭崇韬回答道:“当年是因为敌人尚未平定,陛下一心只顾战争,当然顾不上什么祁寒溽暑了。现在中原马上就要太平,陛下心中无忧,所以即使是在百尺高台、宽广大殿中,也总觉得热。希望陛下常常回忆一下当年创业之艰难,这样就不会觉得暑热无法忍耐了。”

【出典】:

旧五代史》卷57《唐书三十三·郭崇韬传》767页:“崇韬奏:‘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祁寒溽暑,不介圣怀。今寇既平,中原无事,纵耳目之玩,不忧战阵,虽层台百尺,广殿九筵(yán延),未能忘热于今日也。愿陛下思艰难创业之际,则今曰之暑,坐变清凉。’”

【例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陆昆传》:“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蔀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


并列 冬季严寒,夏季湿热。比喻生活艰苦。《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不介圣怀。”△多用于表示艰苦的生活方面。也作“祁寒暑雨”。


【词语祁寒溽暑】  成语:祁寒溽暑汉语词典:祁寒溽暑

猜你喜欢

  • 梁鸿五噫

    东汉隐士梁鸿,过京都洛阳,见宫殿巍峨,感叹耗费了巨大民力,因作《五噫之歌》。《后汉书.梁鸿传》:“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

  • 吹箫逐凤皇

    源见“乘鸾”。喻成仙。唐长孙无忌《新曲》之二:“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皇。”

  • 白马章台走

    源见“走马章台”。借指在游冶场中寻乐。元张昱《晚春辞》诗:“昨宵梦夫婿,白马章台走。”

  • 贾生脆促

    《史记.贾生列传》:“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汉初才士贾谊,怀才不遇,忧国忧民,落拓飘零,常常悲伤哭泣,致中年

  •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我意则死。”谓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背我的心意就要灭亡。形容蛮横霸道。《三国演义》三回:“卓怒斥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见“顺我者昌,逆我者死

  • 秋毫帝力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七年(公元前二〇〇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蔽(?,革制的袖套。),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注: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张敖后)。高祖箕踞(屈膝坐,状如箕)詈,甚慢

  •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观点主张、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商量,不会在一起共事。亦作“道不相谋”。《后汉书.郅恽传》:“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然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吾不能见

  • 曳寒茧

    犹垂钓。寒茧:指钓丝。唐代陆龟蒙《江湖散人歌》:“手提孤篁曳寒茧,口诵太古沧浪词。”

  • 投笔从戎

    投,投掷、丢弃;从,从事;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为国立功。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史学家班彪少子,为人有大志而不拘小节,孝顺父母,热爱劳动,口才好。青年时期,因其兄

  • 柴桑主

    《南史.陶潜传》载:潜在彭泽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陶潜。明屠隆《綵毫记.庐山受枉》:“叹佣奴自卖朱家鲁,少小蒙恩遇,绝鞭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