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

本谓作战时要见机而动,不硬去做做不到的事情。后常指见困难退缩不前。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归国为君,是为晋文公。为了取威定霸,公元前632年以救宋为名,联合诸侯与楚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城濮之战。在双方部署战争时,楚成王发现战争形势于己不利,下令各路军队撤兵回国。他派遣使者告诉楚军统帅成得臣说:“晋侯在外流亡十九年而终于回国为君,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对民情真伪都了解。天意让他回国,怎么能违背呢?《军志》上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正义的事不可抵挡。这几句话,现在说的就是晋国。”成得臣不听楚王命令,仍然进军,结果导致城濮之败。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例句】:

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吴子·料敌》:“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连动 ①作战或做事要见机行事,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则应退却。《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军之善政也。”②怕困难而退缩不前。高阳《粉墨春秋》:“这是他故意出个难题,好让川本~。”△多用于因困难而退却方面。→畏缩不前 ↔知难而进


【词语知难而退】  成语:知难而退汉语词典:知难而退

猜你喜欢

  • 运筹借箸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划策。清李渔《风筝误.请兵》:“难道就束手待毙不成!休僝僽,少不得要运筹借箸,勉护神州。”并列 箸,筷子。语本《史记·留侯世家》:“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

  • 三岁字

    《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之十七:“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诗人从远方来的客人那里得到了一封表达长怀思念之情而伤叹久别离的书札,因珍惜友情,便把此信藏

  • 牧猪奴

    源见“禹惜寸阴”。指赌徒。宋朱熹《观洪遵双陆谱有感》诗:“只恐分阴闲过了,更教人诮牧猪奴。”清 捧花生《画舫馀谈》:“家无担石储,而一掷百万,世岂鲜牧猪奴哉!”【词语牧猪奴】   汉语大词典:牧猪奴

  • 伶伦凤律

    《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

  • 六奇计

    同“六出奇计”。宋哀长吉《齐天乐.贺人入赘》词:“万卷书传,六奇计运,冰玉炯然清润。”

  • 当阳癖

    源见“左传癖”。晋杜预曾受封当阳县侯。后以“当阳癖”泛指嗜读古书。清陈维崧《满江红.赠溧阳王参戎》词:“笑军中、缓带惯繙书,当阳癖。”

  • 酒漉纱巾

    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传》载:陶渊明嗜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后因用“酒漉纱巾”形容率真而洒脱的嗜酒生活。清金农《碧澜堂寄王豫》诗:“酒漉纱巾春瓮开,碧澜堂外望潆洄

  • 卫家郎

    源见“看杀卫玠”。借指貌美的少年郎。明高启《戏婴图》诗:“庭前王氏子,陌上卫家郎。”

  • 嵇心懒

    同“嵇康懒”。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斑。”【词语嵇心懒】   汉语大词典:嵇心懒

  • 不看金面看佛面

    同“不看僧面看佛面”。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大天王哀求说:‘自成,老表,闯王,不看金面看佛面,看在如岳叔的情面上,你抬抬手让我过去吧!’”见“不看僧面看佛面”。姚雪垠《李自成》1卷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