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疏傅挥金

疏傅挥金

疏傅:西汉宣帝的太子太傅疏广。疏广功成身退,辞官归隐,皇帝赐黄金20斤,太子赠黄金50斤。疏广返回故乡后,不惜钱财,每天宴请亲朋故旧。疏广还催促家人变卖家产来摆设酒宴。过了一年,疏广的子孙对一位长辈说:“原来盼望父亲回家添置家产,可现在都吃喝花光了。您应劝老人家购田造屋。”这位长辈就向疏广讲明此意。疏广说:“我并不是个糊涂人,怎能不为子孙着想呢?家中旧有田产屋舍,只要子孙勤劳,足以使他们温饱,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如现在置田造屋,只会使他们怠惰享受。有才德的人财产多,就会消磨斗志;愚笨的人财产多,只能助长他们招灾惹祸。财产过多,会受忌妒,招忿怨。我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的,也不想助长他们的灾祸并招来怨忿。再说这些黄金是皇上赐给我养老用的,我高兴用它来与同乡同族的人分享,来度过我的余生。”同族的人听后心悦诚服。后以“挥金”或“散金”为典,咏为后代作长远计或安度晚年。

【出典】:

汉书》卷71《疏广传》3040页:“满三月赐告,(疏)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许,趣(通“促”)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同“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通“悦”)服。”

【例句】:

唐·张说《和魏仆射还乡》:“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唐·蔡希寂《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苏公佩印,始归乡里尽欢;疏傅散金,不与子孙为计。” 唐·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不散东海金,何争西辉匿。” 唐·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之3:“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唐·权德舆《安语》:“挥金得谢归里闾,象床角枕支体舒。” 唐·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之一:“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唐·刘禹锡《酬杨侍郎凭见寄》:“疏傅挥金忽相忆,远擎长句与招魂。” 宋·王安石《贺致政赵少保启》:“殿庭鸣玉,尚仍前日之班;里舍挥金,甫道高年之乐。” 宋·向子諲《减字木兰花》:“当年疏傅,借问赐金那用许?” 宋·辛弃疾《水龙吟·盘园任帅子严持冠得清》:“问黄金余几,旁人欲说田园计,君推去。” 金·周昂《晓望》:“柴荆生事窄,宁忆二疏金。” 元·袁桷《白云平章致仕》:“侍臣传醴真殊遇,退傅挥金得自由。” 清·毛奇龄《冯相公师归》:“太傅金为留客计,右丞诗重想夫怜。”


猜你喜欢

  • 初平群羊

    源见“叱石为羊”。指传说中黄初平所牧羊群。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 妒妻

    晋代桓温妻南康长公主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刘孝标注引《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刀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

  •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就:成就。将:前进。缉熙:积渐广大。 天天有成就,月月有进步。坚持学习,循序渐进,终使自己心明眼亮。 形容学问日积月累,不断长进。语出《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

  • 版筑臣

    源见“拔才岩穴”。借指出身微贱的大臣。唐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诗:“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歘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 拜石

    《宋史.米芾传》:“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卷一百(上)“陌”韵“拜石”下引《苏米谈史》:“米芾好奇,知无为军,见立石颇

  •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君主忧愁是臣下的耻辱;君主受屈辱,臣下就应为之效命。 旧时所宣扬的忠君思想。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后多引

  • 九折坡

    同“九折坂”。宋楼钥《赵资政园梅篆》诗:“九折坡中经蜀险,八盘岭上趁朝忙。”

  • 投香

    《晋书.吴隐之传》:“初,隐之为奉朝请,谢石请为卫将军主簿。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女必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后至自番禺,其妻刘氏赍(赍音jī,带着,携带

  • 无二价

    同“不二价”。唐高適《赠别褚山人》诗:“洛阳无二价,犹是慕风声。”【词语无二价】   汉语大词典:无二价

  • 作贼心虚

    《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后因以“作贼心虚”谓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清 凤韶《凤氏经说.天子诸侯即位以殡明日》:“盖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