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山公启事”。唐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词语山公启】 汉语大词典:山公启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黄帝仙去。唐顾况《悲歌》之六:“轩辕 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郑玄笺:“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脊令,也写作“鹡鸰”。后因以“鹡鸰在原”为兄弟友爱之典。
意谓将来还赶不上现在。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西湖一曲古墙阴,清坐论诗夜向深,见谓人间有公等,不知来者不如今。”
同“墨子悲染丝”。清无名氏《双锤记.借探》:“杨朱泣,墨子伤,他乡逆旅我断肠。”
弊:破旧,损坏。礼、法:规范。 帽子虽坏,按理应戴在头上,鞋子虽新,按理应穿在脚上走路。 比喻上下有分,不可颠倒。语出《太平御览》卷六九七引《六韬》:“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
《晋书.陶潜传》:“(潜)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古人以琴书诗酒佐雅兴,陶渊明虽不善晓音律,却雅兴长存。他的琴不具弦徽,却又
同“比屋可封”。严复《原强》:“夫古之所谓治之至盛者,曰‘家给人足’,曰‘比户可封’,曰‘刑措不用’。”见“比屋可封”。严复《原强》:“夫古之所谓主治极盛者,曰家给人足,曰~。”【词语比户可封】 成
《左传.襄公三十年》:“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
见“既往不咎”。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李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词语不追既往】 成语:不追既往汉语大词典:不追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