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 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遂用“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之处用精辟之语点明要旨,使之生动传神。明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那个‘诗眼’一点上去,就像画龙点睛似的,通篇诗都突然光采焕发了。”


连动 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语句点明主题,使内容更生动有力。语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多用于写作或说话方面。→锦上添花↔画蛇添足


解释画好龙的肖像后再给它画上眼睛。后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吴中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传写貌,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庐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僧繇曰:‘后当赖此耳。’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毁拆。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南北朝时梁朝的梁武帝萧衍尊崇佛教,广修寺院。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当时很有政治地位和远见,又是著名的画家,梁武帝修饰佛寺的时候往往让他在墙壁上作画。当时梁武帝已经分封出去的儿子们都不在自己身边,武帝很想念他们,就派张僧繇到各位王子的封地去描摹他们的画像,以便自己看见画像就像见面一样。当时江陵有座天皇寺,是明帝萧鸾设立的,寺里有座柏堂。张僧繇在柏堂里画了卢舍那佛的佛像以及孔子等十位哲人。梁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佛门内为何要画孔圣人呢?”张僧繇回答说:“这座寺庙以后还得依赖孔圣人的画像来保存呢。”等到后周时代朝廷废灭佛法,烧光了天下所有的寺庙和佛塔,只有这座殿堂因为有孔子的画像所以没有下令拆毁。又记载说,金陵有座安乐寺,张僧繇在里面画了四条白龙,但没有给它们画眼睛。他常说:“如果一旦画上眼睛,白龙就会飞走。”人们以为不可能,一定要他画上眼睛。果然,当张僧繇给其中的两条白龙画上眼睛后,天空开始电闪雷鸣。不久,雷电击穿了墙壁,这两条龙腾云驾雾飞上了天,而另外两条没有画眼睛的龙一直还保留在墙上。


【词语画龙点睛】  成语:画龙点睛汉语词典:画龙点睛

猜你喜欢

  • 鹤乘轩车

    同“鹤乘轩”。宋陆游《杂感》诗:“鹤乘轩车已堪叹,狐戴髑髅何可来?”

  • 食骏

    《吕氏春秋.爱士篇》:“昔者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古代车乘常以四马为服,在右边驾车的马叫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穆公叹(《艺文类聚》卷三十三引《吕氏春秋》作“笑

  • 初平叱起

    源见“叱石为羊”。本为黄初平叱石起羊。用以咏石梅。清改琦《壶中天.虞山石梅》词:“此地小驻游仙,初平叱起,顽石皆仙骨。”

  • 车如流水,马如龙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注:褠,即臂衣,称臂韝,缚左右小臂,以便于事),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形容往

  • 扬雄投阁

    投阁:从高楼上跳下去自杀。西汉末年,王莽图谋篡位,为扫除障碍,杀死政敌甄丰、甄寻父子,把刘棻流放到边远地区。在审讯中,凡是供词中牵涉到的人,不用奏请,一律收捕入狱。当时,著名的学者扬雄正在天禄阁(西汉

  • 鱼千里

    《关尹子.宇篇》:“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鱼在盆中游,以盆为沼池,以石为鸟屿,茫茫然以为千万里而无穷。这是从微观的局限而生发出的狭隘主观主义的错误,盆非沼,石非岛,方

  • 束在高阁

    同“束之高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见“束之高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尘暗签轴,蠹落帙帷。”【词语束

  • 红线盗盒

    唐.杨巨源《红线传》载: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侍女红线,文武全才,技艺高绝。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意欲吞潞州,薛日夜愁烦,无计可施。红线自告奋勇,夜探魏博。一更出发,五更取田承嗣床头金盒而归。翌日,薛派使者持

  • 苫块

    古代居丧之礼,以苫荐为席,以土块作枕。《仪礼.丧服》:“寝苫枕块。”【词语苫块】   汉语大词典:苫块

  • 履凫仙令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县官。清 朱尊彝《送张嵋穿淄川》诗:“相送履凫仙令去,恣听骖筿短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