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狐死首丘

狐死首丘

礼记.檀弓上》:“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陈澔集说:“狐虽微兽,丘其所窟藏之地,是亦生而乐于此矣。故及死而犹正其首以向丘,不忘其本也。”后以“狐死首丘”谓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思念。汉刘向列女传.晋圉怀嬴》:“吾去国数年,子父之接忘,而秦 晋之友不加亲也。夫鸟飞反乡,狐死首丘,我首晋而死,子其与我行乎?”《晋书.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


并列 传说狐狸将死时,定把头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对故乡的思念。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郭沫若《蔡文姬》1幕:“我告诉过你‘~’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多用于形容人的心情。→叶落归根。也作“归正首丘”、“归正丘首”。


【典源】 《礼记·檀弓上》:“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 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又《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淮南子·说林训》亦载。

【今译】 太公 (吕望) 封在营丘地方,将及五世,死后都返葬于周。君子说:“这是乐,思念自己的出生之处; 这是礼,不忘本。”古人讲过:“狐狸死时头朝着出生的山丘。这是仁义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忘本; 或形容思念故乡。

【典形】 狐丘首、狐首丘、狐死首丘、丘首、首丘、首丘怀恋、正丘首。

【示例】

〔狐丘首〕 清·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死欠狐丘首,矢口为诗文。”

〔狐死首丘〕 三国·曹操《却东西门行》:“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丘首〕 宋·苏轼《送玉面狸》:“丘首可怜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风。”

〔首丘怀恋〕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首丘怀恋,疑临旧国之墟; 安堵识家,似入新丰之邑。”

〔正丘首〕 宋·苏舜钦《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词语狐死首丘】  成语:狐死首丘汉语词典:狐死首丘

猜你喜欢

  • 事亡如事存,事死如事生

    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 徐市求药

    指秦始皇派徐市带童男女到海中神山里寻求仙药。后以此典讽刺帝王、方士寻神仙、求不死药等荒诞无稽的事。徐市,一作徐福,字君房。琅玡(治今山东胶南琅玡台西北)人,一说今江苏赣榆人。秦方士,始皇帝二十八年(前

  • 声泪俱下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非常悲痛。王彬,字世儒,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从弟。西晋末,中原大乱,随其兄王廙渡江南下,以司马睿荐为典兵参军,不久升为前将军。苏峻之乱平后,迁尚书右仆射,赐爵关内侯,卒于

  • 莲花似六郎

    比喻阿谀奉承,也用以形容人的面容姣好。出自唐杨再思事迹。杨再思(?-709年),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北)人。明经及第。武则天时居相位十余年。为人巧佞邪媚。史载,在一次宴会上,杨再思为了取媚于武则天的

  • 大盗移国

    参见:盗移见“大盗窃国”。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金陵瓦解。”【词语大盗移国】  成语:大盗移国

  • 杀人盈城

    盈:满。 杀死的人满城。 形容杀人之多。语出《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杀人盈城,尔其深诫;孥戮誓众,朕不忍闻。”【词语杀人

  • 杀人如草不闻声

    杀人像割草一样一点声音也没有。 表示杀人不算一回事。语出明.沈明臣《凯歌》:“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知道人道主义不彻底了,但当‘杀人如草不闻声’的时候,连

  • 群麋鹿

    源见“麋鹿群”。指隐居避世。唐吴融《绵竹山西四十韵》:“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 令原之戚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或弟去世。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序》:“绍定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录,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偏正 谓兄弟去世的悲伤。语本《诗经·小雅·常棣》:“脊

  •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引而伸之:谓由一事一义推延而及他事他义。触类:接触某一类事物。长( ㄓㄤˇ zhǎng ):增长。 谓掌握某一类事物的知识,加以延展推广,就能增长与此同类的其他事物的知识。语出《易.系辞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