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爬灰

爬灰

同“扒灰”。《红楼梦》七回:“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郭沫若《卓文君》三场:“这样挽着我做什么,你这想爬灰的老忘八!”


爬灰”,一作 “扒灰”,在民间是公公偷媳妇的隐语。公公淫于儿媳,跟 “爬”( 或扒) 与 “灰”有什么联系呢? 人们对这样的事编出了许多故事,但其缘由可靠的说法,还是清·王有光 《吴下谚联·扒灰》中所说的那样:

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 ( 卖) 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这说得十分明白,扒灰盗锡卖后得利,而锡、媳音同,故形成“偷媳”一语。

另一说从字面 “爬灰”而究其原因,可供参酌。清·李元复《常谈丛录》卷八: “俗以淫于子媳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膝污也。”在 “灰”上 “爬”,膝盖肯定会被灰污,所以会 “污膝”,而膝、媳同音, “污膝”也就是 “污媳”,即 “淫于子媳”,俗谓之 “爬灰”或 “扒灰”。

有故事说王安石曾 “扒灰”:

王安石之子英年早逝,年轻的媳妇独居小楼,经常受到王安石的关爱。媳妇以为公公心存不轨,于是题诗于壁以明心迹。王安石看到后,颇感尴尬,便用手指扒掉了墙灰字迹。此后便有了 “扒灰”之说。

另有故事说 “扒灰”源于苏小妹的事:

苏小妹有次夏季在稻场打谷,因天热裙子里的长裤换成了短裤,丈夫秦观的父亲认为不雅,于是在稻场边写了两句话以示提醒:

阳光返照罗裙内,露出琵琶两根弦。

苏小妹一看,便又接着写了两句:

借给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过了一会儿,公公过来看了后两句,顿觉难堪,生怕别人看到了作为笑柄,连忙用手把地上的灰土扒开了,四句 “诗”也就没有了。

故事只是谈资,仅助谈兴而已。事实上,苏东坡之妹根本没有嫁给少游 ( 秦观) 。

春秋时期,卫宣公为儿子伋娶妻于齐,因齐女貌美,卫宣公便在黄河边 ( 今山东濮县) 筑了个新台,将齐女截留于己,当时国人作诗予以讽刺,即 《诗·邶 ( bèi) 风·新台》,后世遂谓公淫于媳为“新台之丑”。


【词语爬灰】   汉语词典:爬灰

猜你喜欢

  • 声甚似,恨雌

    参见:雌声

  • 枫落

    见“枫落吴江”。宋陆游《秋兴》诗:“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词语枫落】   汉语大词典:枫落

  • 卓鲁术

    源见“卓侯”、“鲁恭化雉”。指以德教化百姓的治政之策。唐李嘉祐《南浦渡口》诗:“惭无卓 鲁术,解印谢黔黎。”

  • 汉阴灌

    同“汉阴灌园”。明何景明《立春日作》诗:“心存汉阴灌,躬学南阳耕。”【词语汉阴灌】   汉语大词典:汉阴灌

  • 湘妃庙

    同“湘山祠”。唐白居易《画竹歌》:“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宋孙光宪《河渎神》词之二:“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词语湘妃庙】   汉语大词典:湘妃庙

  •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便不会说话。 古人认为“诗以言志”,不学诗就无从表达自己的志趣。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里波《诗里诗外》(《长江日报》

  • 危托燕巢

    源见“燕巢于幕”。形容处境极其危险。唐李商隐《上尚书范阳公启》:“隘佣蜗舍,危托燕巢。”

  • 东邻窥玉

    同“东墙窥宋”。明许自昌《水浒记.计迓》:“我怕你把无情岁月空闲过,待劝你学东邻窥玉。”

  • 北朝开府

    《北史.庾信传》载:庾信初仕南朝 梁,奉使西魏,被留。西魏亡,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世称“庾开府”。庾信虽居高位,但一直怀念南朝,常有乡土之思,著有《哀江南赋》,名噪一时。后以“北朝

  • 破头烂额

    犹言头破血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岁杪,携珠盘至。生勃然忿极,姑听其算。翁又以途中日尽归于西,生不受,拨珠归东。两争不决,操戈相向,两人破头烂额而赴公庭焉。”并列 打破头额。语出《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