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燕颔虎头

燕颔虎头

源见“封侯万里”。能立功封侯者的相貌。《花月痕》四二回:“总兵燕颔虎头,后来功名鼎盛。”


见“燕颔虬须”。《花月痕》42回:“总兵~,后来功名鼎盛,如何会死?”


【典源】 《东观汉记·班超》:“(班)超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颔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后汉书·班超列传》亦载。“燕颔虎头”作“燕颔虎颈”。

【今译】 后汉班超家贫,为官抄写文书以养活母亲,但素有大志。一次他去看相,相者对他说:“阁下现时虽是个平常书生,然而当封侯万里之外。”班超请问原由,相者说:“阁下生得燕颔虎头,能飞而可以食肉,这是万里侯的骨相。”后班超果然奉使西域,建立大功,被封为定远侯。

【释义】 后以此典称赞人相貌不凡,可以发达显贵,建功立业。

【典形】 定远封、飞而食肉、封侯万里、虎头、虎头班、虎头食肉、虎头燕颔、食肉、食肉相、万里虎食肉、万里相、燕颔、燕颔虎头、燕颔班超、燕颔封侯、定远侯、飞食肉、肉食相、万里侯、食肉飞、虎头班定远、食肉飞万里、封侯骨、燕颔书生、封侯颅、万里虎头、飞燕颔。

【示例】

〔定远封〕 南朝梁 · 沈约 《白马篇》:“匪期定远封,无羡轻车官。”

〔飞而食肉〕 清·黄景仁《送春》:“飞而食肉负骨相,老饕大嚼聊为生。”

〔封侯万里〕 宋·黄庭坚《水龙吟·黔守曹伯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象。”

〔虎头〕 明·沈明臣 《顾晋卿席上》:“谁道虎头非将种,请缨从古是书生。”

〔虎头班〕 明·徐渭《长洲孔君以儒生取官》:“长歌送出塞,终是虎头班。”

〔虎头食肉〕 宋·苏轼《闻乔太博换左藏》:“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

〔虎头燕颔〕 清 · 孔尚任 《桃花扇》:“七尺昂藏,虎头燕颔如画,莽男儿走遍天涯。”

〔食肉〕 宋·陆游《自笑》:“食肉定知无骨相,珥貂空自诳头颅。”

〔食肉相〕 清·王维坤《寄慰乾一落第》:“我辈都非食肉相,古人常作酒家傭。”

〔万里虎食肉〕 金·元好问《寄赠庞汉茂宏》:“万里虎食肉,一鸣鸡长雄。”

〔万里相〕 唐·虞世南《从军行》:“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燕颔〕 唐·高适《自武威赴临洮》:“燕颔知有待,龙泉惟所操。”

〔燕颔虎头〕 清·黄鷟来《题吴方来灌花图》:“丈夫遇合自有时,燕颔虎头何足尚。”


【词语燕颔虎头】  成语:燕颔虎头汉语词典:燕颔虎头

猜你喜欢

  • 桐棺三寸

    桐木做的三寸厚的棺材,表示薄葬。《左传.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设属辟。”《史记.太史公自序》:“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韩非子.显学》:“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

  • 山阴清婿

    《宋书.前废帝纪》:“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公主置面首(指男妾、男宠)左右三十人。”南朝宋山阴公主淫欲过

  • 寝丘之志

    《吕氏春秋.异宝》:“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受无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史记.滑稽列传

  • 投枣掷栗

    《南史.萧琛传》载:梁武帝萧衍在西邸时,与琛是旧交,琛在梁历任左户(度支尚书的属官,掌管境内的计帐户籍等事)、度支二尚书(朝廷掌管财政收支的官)、侍中(侍从皇帝,出入宫庭,司应对顾问之事。至魏晋后,实

  • 投笔弃田里

    源见“投笔从戎”。指弃文离开家乡,报效国家。元迺贤《京城杂言》诗之六:“千金筑高台,远致天下士……我亦慷慨人,投笔弃田里。平生十万言,抱之献天子。”

  • 肤寸而合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指的宽度为寸,一肤等于四寸。 一肤一寸的空隙都被弥合了。 形容云气密集。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

  • 计吐六奇

    源见“六出奇计”。称扬谋略多样。唐黄滔《鄜畤李相公》诗:“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 原室

    同“原宪室”。清钱谦益《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原室惟环堵,颜瓢可乐饥。”

  • 皮里晋书

    南朝梁刘谅的别号。《南史.刘谅传》:“刘谅,字求信,小名春,孝绰子也。少好学,有文才,尤详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主谓 一部《晋书》熟烂于心中。形容有学识。语出《南史·刘谅传》:“少好学,有

  • 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明台,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下听于人也。”明台,是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主要是征求贤达者的意见。衢室,原指修筑于通衢大道旁之室,为了便于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