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沧浪濯缨

沧浪濯缨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又《楚辞.渔父》载:楚国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湘 沅,形容憔悴,在江畔吟诗,遇一渔父问他:“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屈原表示宁葬鱼腹也要抗拒世俗尘埃,保持清白。渔父笑着唱上述歌谣,划船而去。后因以“沧浪濯缨”表示避世抗俗。宋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诗:“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典源】《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gu) 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其糟而歠(chuo) 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今译】 楚国屈原 (名平,字灵均)遭谗被放到江南,流浪于沅、湘一带,脸色憔悴,身体枯瘦,在江畔行走吟诗。一位渔翁见到他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原因落到如此地步呢?”屈原回答:“我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众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渔翁说:“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能够随世事一起变更。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何不也搅起泥沙,扬起波澜? 既然众人都喝醉了,您何不也连酒带糟地饮个酩酊大醉? 为什么冥思苦虑,行为清高,以至于落到这般地步呢?”屈原回答:“我听说过,刚洗完头的人,必定弹净帽子,刚洗完澡的人,必定抖净衣服。怎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外间的污浊呢? 我宁可投江,葬身鱼腹之中,怎能让一身清白蒙受世俗的尘垢呢?”渔翁听后莞尔一笑,划浆而去,唱道:“沧浪河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涤我的帽缨,沧浪河水浑又浑啊,那就洗我的脚吧。”渔翁走远,不再与屈原交谈。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保持高风洁行; 也用来表示避世脱俗; 或表示随波逐流,混同世人。

【典形】 哺糟、沧浪濯缨、尘缨欲濯、歠醨、独醒屈子、独醒人、论浊清、孺子歌、渔父笑、濯沧浪、濯尘缨、濯发沧浪、濯缨、楚老独醒、濯沧浪缨、 濯楚臣缨、 ��啜糟与醨、 净濯兰缨、灵均独醒、灵均不醉、沧浪未濯、众醉独醒、濯冠巾、渔父足、解尘缨、异醒醉、思濯缨、濯我缨、渔父刺湘累。

【示例】

〔哺糟〕 唐·皮日休《卢征君》:“天下皆哺糟,征君独洁己。”

〔沧浪濯缨〕 宋·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尘缨欲濯〕 宋·王令 《临别瓜洲》:“尘缨欲濯恶独洁,沧浪流去清无涯。”

〔独醒屈子〕 宋·辛弃疾《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 独醒屈子,未免沉菑。”

〔独醒人〕 唐·钱起《江行无题》:“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论浊清〕 宋·王令《江上》:“屈平死后渔人尽,后世凭谁论浊清。”

〔孺子歌〕 宋·苏轼《次韵答参寥》:“莫作孺子歌,沧浪濯吾缨。”

〔渔父笑〕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濯沧浪〕 宋·黄庭坚《次韵答和甫》:“势利不可更炎凉,解缨从我濯沧浪。”

〔濯尘缨〕 元·白朴《水调歌头·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濯缨〕唐·王维《暮春太师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犹有濯缨清歌,据梧高咏。与松乔为伍,是羲皇上人。”


猜你喜欢

  • 刘商观奕

    宋.张邦畿《侍儿小名录拾遗》引《树萱录》:“刘商夜游湘中,秋月方皎。忽见水中一画舫,有七、八女子容止儇丽,若为呼卢戏,其具俱希世之宝,前有红腊枝擎以金盘。商骇讶未绝,闻舟中语曰:‘紫阳真人昨给刘商黄精

  • 负戴

    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载: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派使者持重金、具车马往聘迎之。其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

  • 五咏

    同“五君咏”。元周权《夏日访黄府尹席上次黄德厚韵》:“千篇已羡奴岛 可,五咏未许馀山 王。”

  • 鸿乙满纸

    同“鸿鳦满纸”。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异途任用》:“比收卷,则鸿乙满纸,或仅数行,或戏为俚词,以寓嘲谑。”【词语鸿乙满纸】   汉语大词典:鸿乙满纸

  • 使酒骂座

    源见“灌夫骂坐”。谓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之人。《聊斋志异.酒狂》:“缪醉,使酒骂座,忤客。客怒,一座大哗。”并列 在酒席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客人。语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汉·灌夫好使酒

  • 鹿走苏台

    同“鹿走姑苏台”。明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鹿走苏台,鸱泛江风。”主谓 《汉书·伍被传》载:“后王(淮南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呼之曰:‘将军上。’被曰:‘王安得亡国

  • 积金满西园

    《后汉书.宦者传.张让传》:“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敕,号曰‘中使’……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又造万金堂于西园,引司农金钱缯帛,仞积其中。”唐.李贤注:“仞,满也。”《文选》卷三东

  • 塞翁马

    源见“塞翁失马”。指塞翁失马、得马事。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词语塞翁马】   汉语大词典:塞翁马

  • 饥鸢吓鼠惊不起

    源见“鸱得腐鼠”。喻不为贱物、权位所惊动。元刘因《续十二辰诗》:“饥鸢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 意气扬扬

    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后因以“意气扬扬”用为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的典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