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水胶船

汉水胶船

指西周昭王率师南巡楚国,因船的胶液化开而死于汉水之中。后以此典比喻帝王被害。周昭王,姬姓,名瑕,康王之子。在位时王道略有缺失。他到南方巡视时在汉水溺死。周昭王死后,周朝廷为忌讳此事,没有向各诸侯报丧。此典又作“胶船”、“汉水入胶船”、“疑胶舟”、“胶舟”。

【出典】:

史记》卷4《周本纪》134页:“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shòu兽,同“巡守”,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huì惠,忌讳)之也。”《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例句】: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金·元好问《甲午除夕》:“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清·王夫之《洞庭秋》之二十六:“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 清·王士禛《过汜光湖怀古》:“胶舟古所戒,遗恨怜昭王。”


【典源】 《史记·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今译】 周昭王时,王权衰微。昭王南巡至汉水时,船人故意用胶粘的船载昭王渡河,船行至中流,胶液化开使船解体,昭王因而被淹死。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帝王被害。

【典形】 汉水入胶船、胶船、胶舟、疑胶舟。

【示例】

〔汉水入胶船〕 金·元好问《甲午除夕》:“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胶船〕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胶舟〕清·王士禛《过汜光湖怀古》:“胶舟古所戒,遗恨怜昭王。”

〔疑胶舟〕清·王夫之《洞庭秋》之二十六:“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


猜你喜欢

  • 其兴也勃焉

    见〔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 赤頿

    同“赤髭”。清戴璐《藤阴杂记》八:“赤頿皆赴集,白足竞骈阗。”【词语赤頿】   汉语大词典:赤頿

  • 临岐泣

    源见“杨朱泣歧路”。感叹人生道路多歧险恶,容易迷失方向。岐,通“歧”。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四:“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 尻神

    同“尻轮神马”。宋范成大《灼艾》诗:“血忌详涓日,尻神谨避方。艾求真伏道,穴接古明堂。”【词语尻神】   汉语大词典:尻神

  • 门堪罗雀

    同“门可罗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然丁晋公诗固尝云‘屋可占乌曾贵仕,门堪罗雀称衰翁’矣。”见“门可罗雀”。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词语门堪罗雀】  成语

  • 颠夭

    《尚书.周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旧题汉.孔安国传:“凡五臣佐文王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之任。”颠夭是周文王的贤臣泰颠、闳夭的

  • 杨叶穿的

    同“穿杨叶”。唐王起《和周侍郎见寄》:“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须受新香。”

  • 五尺髯

    《晋书.刘曜载记》:“刘曜字永明,元海之族子也。少孤,见养于元海。幼而聪慧,有奇度。年八岁,从元海猎于西山,遇雨,止树下,迅雷震树,旁人莫不颠仆,曜神色自若。元海异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从兄为不亡矣

  • 日月丽天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后以“日月丽天”比喻光明照耀四方。唐张说《和丽妃神道碑》:“丽者以华美为贵,妃者以配合为尊。《易》云日月丽天,《传》称星辰合度。丽加妃号,我为初。”主谓 丽

  • 长城哭崩

    源见“杞妇崩城”。形容悲愤动天地。唐周朴《塞上行》诗:“长城哭崩后,寂寞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