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扬汤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戚元佐《议处宗藩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叶圣陶《城中》:“这当然可以,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偏正 釜,锅。薪,柴草。从锅
德:旧指仁政。险:指天险。 意谓国家的巩固在于推行仁政,而不在于凭恃天险。语出《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梁书.刘孺传》:“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慎(《佩文韵府》卷七上引作‘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刘孺幼聪敏,叔
颜色少好而又美盛。《诗.周南.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二诗都是讲男女婚嫁事,将桃李颜色之美,比喻女子的容貌,所以后人断章取义,用为祝颂男女嫁娶之辞
源见“临河羡鱼”。喻指实现愿望的行动。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原是指长江三峡的险峻,后因以形容崖壁陡峭。
源见“榆枋之见”。喻识浅志小之人。亦用为自谦之辞。战国 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出门相送亲与友,何异篱鷃瞻云鹏?”【词语篱鷃】 汉语
毋:不。苟:随便。 面对钱财,不要随便取入私囊。语出《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镜花缘》一九回:“本地向无盗贼,从不偷窃,就是遗金在地,也无拾取之人。他们见了
同“大笑绝缨”。宋陆游《对酒》诗:“疑其不忍去,一笑可绝缨。”
读书努力,不因贫困而中止,就好象耕田一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下》:“王韶之家贫而好学,尝三日绝粮,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困穷若此,何不耕?’王徐答曰:‘我常目耕耳。’”明代毛晋有“目耕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