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指殷商;夏后,指夏桀,夏桀荒淫暴虐,为商汤所灭。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做为殷商的借鉴并不远,被商灭亡的夏朝的沉痛教训,便是一面镜子。这也就是说,殷商的后代应以夏亡为鉴戒。

诗经.大雅.文王》中则说:“宜鉴于殷,骏(严)命不易。”

后以殷鉴不远泛指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殷鉴,则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前事。

宋书.袁湛传》引袁豹《伐蜀檄》:“故知逆顺有势,难以力抗,斯又目前殷鉴深切著明者也。”徐特立《送董老赴京》诗:“回思百年史,殷鉴即长城。”


主谓 鉴,鉴戒。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该引以为戒。《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梁启超《与上海某某等极馆主笔书》:“~,吾辈岂宜尤而效之。”△用于说明必须重视鉴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引为鉴戒 鉴往知来以往鉴来 前车之鉴 ↔重蹈覆辙


【典源】《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今译】 《诗经·大雅·荡》 中讲,殷商可鉴察的明镜不远,就在夏代。这是一首讽谏周王的诗,诗中指斥商纣王,以借古讽今。夏末桀无道,商汤诛灭了桀; 商末纣无道,周武王又诛灭了商纣王。所以今天的周王,也应以前世为戒。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事。

【典形】 商鉴、夏为殷鉴、殷鉴。

【示例】

〔商鉴〕 宋·苏轼《骊山三绝句》之三:“咫尺秦陵是商鉴,朝元何必苦跻攀。”

〔夏为殷鉴〕 宋·李清照《语溪中兴颂碑》:“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汉青今具在。”

〔殷鉴〕 唐·白居易《批百僚严缓等表》:“垂作孙谋,每惧乎失坠; 取为殷鉴,遂饰以丹青。”


【词语殷鉴不远】  成语:殷鉴不远汉语词典:殷鉴不远

猜你喜欢

  • 一钓饱千里

    源见“钓东海”。钓一鱼能使千里之人饱食一顿。形容气魄豪迈,举动惊人。宋王安石《杂咏》之八:“任公蹲海滨,一钓饱千里。”

  • 凤蜡红巾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载:唐诗人韩偓有才名,死后,人们发现他箱子里收藏着唐昭宗所赐烧残的龙凤蜡百余支金缕红巾百余幅。韩偓怀才而死,只有皇帝所赐凤蜡红巾使人想见他的才能,后因以“凤蜡红巾”为追怀死去才子

  • 雍门援琴

    同“雍门琴”。《三国志.郤正传》:“雍门援琴而挟说,韩哀秉辔而驰名。”

  • 当耳边风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当耳边风,指对所听之言毫不经意。亦作“当耳旁风”。《醒世姻缘传》一四回:“那旁边家人媳妇丫头小厮听他念那书上说,爷娘怎么样挂心,怎样睡不

  • 三星照户

    同“三星在天”。唐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三星照户春空尽,一树桃花竟不言。”

  • 虎头痴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世说新语.文学》梁.刘峻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温云:顾长康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世云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晋顾恺之,小名

  • 巴歌

    同“巴人下里”。唐钱起《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诗:“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馀。”唐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 黔突暖席

    黔:黑。突:烟囱。席:坐席。汉代班固《答宾戏》:“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皆时而独彰。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孔子。墨:墨子。意指孔子墨子热心世事,四下奔走,坐席未坐暖,烟

  • 齐东语

    同“齐东野语”。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康熙十四年,西洋贡狮,馆阁前辈多有赋咏。相传不久即逸去,其行如风,巳刻绝锁,午刻即出嘉峪关。此齐东语也。”【词语齐东语】   汉语大词典:齐东语

  • 长城哭崩

    源见“杞妇崩城”。形容悲愤动天地。唐周朴《塞上行》诗:“长城哭崩后,寂寞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