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项羽力气大。比喻英雄义士遭到失败的可悲下场。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躲避灾祸,随叔父来到吴中(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当时,项羽20多岁,身高八尺多,长得体强力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后来,项羽起兵反秦,又同刘邦争霸天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军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时,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气概盖世……”并认为天时对他不利,也无可奈何。此典又作“力可扛鼎”、“扛鼎雄”、“扛鼎士”、“举鼎拔山”、“拔山举鼎”。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333页:“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例句】:

晋·陆机《百年歌》:“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 宋·苏轼《安期生》:“难堪据床洗,宁挹扛鼎雄。” 宋·刘克庄《摸鱼儿》:“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 宋·吴迈远《长别离》:“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恁时节喑呜叱咤难开口,便举鼎拔山怎脱身。” 元·无名氏《暗渡陈仓》头折:“拔山举鼎兴王业,赳赳威风谁敢敌。”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尝叹曰:‘世人皆不足敌,但恨生千载后,不得与拔山扛鼎之雄一较胜负耳!’”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1回:“一个人被***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扛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筋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见“拔山举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78:“力则~,倒曳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长八尺余,力能扛 (gang) 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又“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书·项籍传》亦载。

【今译】 项籍 (字羽) 身高八尺多,力气能举起鼎来,同时才气过人,吴地的年轻子弟们都很敬畏他。另外,他在被刘邦军围于垓下时,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气概盖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力大无穷;或用来借称项羽。

【典形】 拔山扛鼎、扛鼎士、扛鼎雄、举鼎拔山、力可扛鼎、拔山举鼎、力扛鼎。

【示例】

〔拔山扛鼎〕 宋·刘克庄 《摸鱼儿》:“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

〔扛鼎士〕 宋·吴迈远《长别离》:“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扛鼎雄〕 宋·苏轼《安期生》:“难堪据床洗,宁挹扛鼎雄。”

〔举鼎拔山〕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恁时节喑呜叱咤难开口,便举鼎拔山怎脱身。”

〔力可扛鼎〕 晋·陆机《百年歌》:“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


【词语拔山扛鼎】  成语:拔山扛鼎汉语词典:拔山扛鼎

猜你喜欢

  • 天吴移水

    《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传说中天吴是海神,能移水。后遂用为詠河川江湖变迁之典。宋.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 镐饮

    《诗经.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东汉.郑玄笺:“岂,亦乐也。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按:岂,或作恺。一说“岂”即凯也,岂乐,凯旋而乐。

  • 如红玉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汉成帝后赵飞燕与其妹昭仪(赵合德)脸色红润,色如红玉。后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意林》一引《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汉书.萧何传》:“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一人,指天子、皇帝。万人,指臣僚百姓。居帝王之下,处臣僚万民之上,此正指

  • 楚庄吞蛭

    同“楚王吞蛭”。《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三年》:“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

  • 一介不取

    《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赵岐注:“一介草不以与人,亦不以取于人也。”焦循正义:“赵氏读‘介’为‘芥’,故以草释之也。”后因以“一介不取”谓一丝一毫亦不苟

  • 折桂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晋武帝司马炎)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桂林一枝”是比喻出类拔萃,居于上乘。后因

  • 社栾公

    源见“栾公立社”。谓立社祭祀功臣。清赵翼《刘松岚观察来晤且言镇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替感赋》之三:“在任原思死葬桐,岂期民已社栾公。”

  • 神人身长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日饮天酒五斗,不食五谷鱼肉……与天地同生,名曰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传说古代有巨人,身长

  • 白衣公卿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唐人推重进士,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