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膏止火

投膏止火

膏:油脂。用油浇火。比喻举措不当,适得其反。出自五代时后唐大臣安重诲的事迹。安重诲(?-931年)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少年时便跟随后唐明宗做事。明宗即帝位后,为兵部尚书,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后又升任侍中兼中书令。他自以是佐命功臣,恃功骄傲,独断专行。虽然做过一些尽忠补益之事,却也做出不少无法弥补的错误决断:如听信韩玫的谮言而反对接受钱镠(liú流)称臣;怀疑李从珂(kē苛)谋反,便指使其手下将领杨彦温将其拒之于城外,后又派人杀掉彦温以灭口;不信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屡派亲信将精兵入川监视他们,最终导致二人的反叛,等等。结果导致四方骚动,师旅并兴,正如投膏止火,适得其反。后被唐明宗所杀。

【出典】:

新五代史》卷24《唐臣传第十二·安重诲传》253页:“重诲既以天下为己任,遂欲内为社稷之计,而外制诸侯之强。然其轻信韩玫之谮,而绝钱镠之臣;徒陷彦温于死,而不能去潞王之患;李严一出而知祥贰,仁矩未至而董璋叛;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此所谓独见之虑,祸衅所生也。”


连动 膏,油。止,灭。浇油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措施不当,结果适得其反。《新五代史·安重海传》:“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适足速之。”△多用于行为方面。→负薪救火 以水救水↔抽薪止沸


【词语投膏止火】  成语:投膏止火汉语词典:投膏止火

猜你喜欢

  • 南阳佳气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淑,南阳人,“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又《光武帝纪论》:“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

  • 二仲

    源见“蒋生径”。二仲,本指汉 羊仲、求仲。后用以泛指高洁隐退之士。晋陶潜《与子俨等书》:“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唐 耿?《春日即事》诗:“室与千峰对,门唯二仲过。”【词语二仲】

  • 击鼓传花

    同“击鼓催花”。《红楼梦》七五回:“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叫个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清王韬《淞滨琐话.药娘》:“或折花枝以当酒筹,或击鼓传花,或彼此拇战,钏动花飞。

  • 垂帘

    将帘子放下,在帘后发号施令。《旧唐书.高宗纪下》:“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与闻之。”后来也就成为女后临朝执政的代名词。【词语垂帘】   汉语大词典:垂帘

  • 凿饮耕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因以此用为天下太平自食其

  • 青门柳

    源见“青门”。谓折柳赠别送行。明袁宏道《送周尚宝左迁海澄典史》诗:“几度青门柳,荣枯送尔行。”【词语青门柳】   汉语大词典:青门柳

  • 乘车戴笠

    《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上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乘车,喻富贵;戴笠,喻贫贱。后用以指友谊深

  • 沉灰

    同“昆明灰”。唐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诗:“大鲸方远击,沉灰独未然。”

  • 驾鼓车

    《后汉书.循吏传序》:“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东汉光武帝刘秀崇尚勤俭,他下令用异国所献的千里马驾鼓车。后常用为咏大材小用之典。唐.杜甫《送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过瓜田,不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面,不举手整帽子。一作“瓜田李下”。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问;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瓜田、李下都是容易嫌疑的地方,走过时要特别谨慎。故以“瓜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