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

投,投掷、丢弃;从,从事;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为国立功。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史学家班彪少子,为人有大志而不拘小节,孝顺父母,热爱劳动,口才好。青年时期,因其兄班固被任命为校书郎,举家迁至洛阳。因俸入较少,班超常为官府抄写文书。抄写工作既劳累,又令人厌倦。有一次他扔掉笔叹息道:“男子汉即使没有别的本事,也应像一百年前的张骞、傅介子一样到边疆建勋立业,立功封侯,哪里能庸庸碌碌地在笔墨纸砚中混一辈子呢。”此后不久,他即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并受命出使西域,经过30多年辛苦经营,使得西域五十余国皆归东汉政权控制。永元七年(95年)班超64岁时,汉和帝封他为定远侯,实现了他青年时期投笔报国,立功封侯的志向。

【出典】:

后汉书》卷47第1571页,《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例句】:

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其他 戎,征战。扔掉笔杆,从事征战。谓弃文从武。语本《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杨沫《东方欲晓》1部:“这次芦沟桥战事一起,我就像~似的,把内科学一丢,日日夜夜呆在手术台上帮助外科大夫们为伤员动手术。”△多用于志趣、气节方面。→改弦易辙 ↔偃武修文


【典源】 《东观汉记·班超》:“ (班超) 家贫,为官佣写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汉书·班超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班超少时家贫,为官抄写文书以供养母亲。时间久了觉得很劳累,停止书写扔掉笔叹息说:“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仿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远地,以博取封侯,岂能长久在笔砚间讨生活呢?”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弃文从戎, 建功疆场。

【典形】 班笔、班超奋笔、班超投笔、从戎笔、从戎学班、定远笔、弃笔从戎、弃毛锥、投笔、投笔从戎、投班笔、班生笑、投笔取封、班佣笔、虎头投笔、投笔书生、守笔砚、投笔吏、思投日、弃笔。

【示例】

〔班笔〕 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望曹》:“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班超投笔〕 清·黄遵宪《过安南西贡有感》:“班超投笔气如山,万里封侯出玉关。”

〔从戎笔〕 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既载从戎笔,仍披选胜襟。”

〔从戎学班〕 宋·苏轼《次韵和子由欲得澄泥矶》:“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定远笔〕 唐·王昌龄《从军行》:“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弃笔从戎〕唐·张鷟《游仙窟》:“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反。”

〔弃毛锥〕 元·耶律楚材《赠抟霄笔》:“免向江淹求彩管,莫学班氏弃毛锥。”

〔投笔〕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勋。”

〔投笔从戎〕 清·唐孙华《题黄研旅出塞图》:“丈夫生不能如班仲升。投笔从戎封万里。”


【词语投笔从戎】  成语:投笔从戎汉语词典:投笔从戎

猜你喜欢

  • 素患难行乎患难

    素:平素,向来。 一向处于患难之中,就按患难中的条件行事。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清.

  • 我心匪石

    匪:同“非”,不是。 我的心不是一块石头。 意谓胸有主见,不任人转移。语出《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唐.白行简《石韫玉赋》:“爱而不见,虽类怀宝迷邦;和而不同,终辨我心匪石。”

  • 五丁

    源见“五丁开道”。指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后多用为咏力士之典。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贲 育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明刘基《一剪梅》词:“五丁难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亦泛指力士。宋

  • 折冲之才

    源见“折冲樽俎”。指掌握文韬武略能克敌制胜的人才。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兵法有科,则多折冲之才矣。”

  •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薄、言:都是语助词。愬:同“诉”,诉说。 去他那里诉说,碰上他正在发怒。 表示诉说得不是时候。语出《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世说新语.文

  • 龙战玄黄

    同“龙血玄黄”。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 紫盖黄旗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黄武四年):“(陈)化对曰:‘《易》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吴派使者陈化使魏,魏文帝嘲问说:‘吴、魏峙立,谁将一统海内?’

  • 五世同堂

    祖父母、父母、己、子、孙,五代同时并存,不分家而居。比喻家族和睦。《皇朝通典.礼.嘉.优老》:“乾隆五年,命妇索绰罗氏,年一百三岁,其子孙五世同堂,寿万节,扶掖入朝,照例旌表,加恩赏赐,而御做诗章赐之

  • 金石为开

    源见“贯金石”。形容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主谓 能将金石打开。形容只要真心诚意,就能产生无穷力量。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

  • 吐哺捉发

    同“吐哺握发”。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见“吐哺握发”。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亦宜引而进之,察其